】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立足優勢提升全產業鏈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3-12-14 08:15:30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產業鏈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近年來,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產業競爭已成為大國競爭的主戰場。新的形勢下,我們迫切需要圍繞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競爭力做好大文章,力求把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爭取在大國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持續攀升。目前已經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製造業體系,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國產業鏈總體上仍處於中低端,高端和高質量供給不足,一些產業寬而不深、全而不精的問題比較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特別是一些國家不顧國際關係準則和外貿規則,對我打壓遏制不斷升級,不僅加大了相關產業領域“脫鈎斷鏈”的風險,還對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水平和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既為我國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以高水平自立自強搶占創新高地和以資源優化配置激發要素活力提供了新的機遇,也使得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日趨激烈。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用好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等優勢和條件,進一步推動製造業做實做優做強。
  
  一是不斷鞏固製造業的支柱地位。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保持製造業占國民經濟比重基本穩定和一定規模,是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近些年,我國製造業比重已由2012年的31%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27%左右。如果製造業比重過快下降,將損害國家產業體系完整性,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動搖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因此,要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設計並精準施策,促進全產業鏈系統優化和升級,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發揮需求的牽引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通過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廣闊市場和強大牽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