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先立後破”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3-12-14 08:13:00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北京日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鄒蘊涵文章表示,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實事求是地看,2023年中國經濟的恢復發展經受了重重考驗,頂住了外部壓力,克服了內部困難,在波動性明顯加大的情況下逐步向好。經歷波浪式恢復性發展後,國內國際方方面面對中國經濟恢復的形勢有了更多認識感受,對於後續經濟發展方向也更加關心。如何“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如何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各界都迫切希望從年底中央的一系列戰略部署中,探知到最新動向。

  回顧這一年,經濟恢復既面臨外部環境的新衝擊新挑戰,也面臨內部固有問題的新變化新調整,周期性問題和結構性問題相叠加、短期問題和中長期矛盾相叠加。放眼國內,疫情漣漪效應仍然存在,微觀主體徹底擺脫影響還需時間。與此同時,經濟結構轉型進入攻堅期,更多新增的、急需破題的“卡脖子”環節需要重視。再看國際,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仍然疲弱,全球市場增長乏力。儘管國際組織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不斷上調,但這更多代表的是“情況沒有年初想象的那麼糟”。複雜嚴峻的形勢下,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復甦曲線,也為我們做好新一年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文章分析,困難多了點,但並不意味著向前走的底氣就少。中國經濟的前景是由長期固有且不斷增強的發展優勢決定的。從主流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來看,勞動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是決定一個國家增長狀況的主要因素。過去十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提升,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人的主觀能動性”顯著增強,中國勞動力數量優勢正在加快轉向人才優勢。從資本來看,中國投資保持較快增長,資本對經濟質的提升、量的增長仍在發揮重要作用。如果說上述兩者增長有限,那麼決定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主要變量正是全要素生產率,也就是科技創新對經濟的帶動影響力。無論面臨怎樣的外部環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闖過基礎研究、技術革新的一道又一道坎,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根就會扎得更深,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就會更加穩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