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準確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輻射全國的重要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12-07 07:39:53


 
  對外,長三角著力提升外循環發展動力。長三角地區通過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輻射能級、發揮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等,形成了一系列“長三角經驗”。數據顯示,2022年長三角地區的進出口總額達15.1萬億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5.8%。其中,滬蘇浙皖自貿試驗區貨物進出口總額約3.8萬億元,占全國自貿試驗區的50.88%。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深入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倡議的有機融合,十年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逾兩萬列,運送貨物超200萬標準箱;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規模、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寧波舟山港成為唯一吞吐量超11億噸的世界第一大港,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形成,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長三角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以長三角率先實現現代化助力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指出,長三角作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承擔著在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更好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的戰略使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是引領和示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更是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人口規模巨大化背景下先行先試。長三角地區總面積35.8萬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2.37億,經濟總量達到29萬億元,以4%的國土面積和16.8%的全國人口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巨大的人口規模不僅能夠提供充裕的勞動力,而且可以形成龐大的需求市場,進而不斷釋放經濟增長潛力。長三角作為中國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為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引領示範。統計數據顯示,2014-2022年長三角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下降0.19,其中2022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為2.08,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45。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為突破,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為抓手,長三角地區共同富裕的探索與實踐為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引領示範。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上積極探索。長三角地區擁有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傳統要素驅動帶來“橙色”發展、技術創新引領帶來“金色”發展、“兩山”理論貫徹落實帶來“綠色”發展、公共服務提升帶來“藍色”發展、文化文明支撐帶來“青色”發展,與區域之間協同帶來的“紫色”發展在長三角融合創新,物的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得以保障。這種“多彩”發展的現代化路徑,展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新模式。

  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重點突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成立,把一體化發展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中,實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多中心、網絡化、融合式空間發展,跨界協同、一體化發展的空間戰略,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樣本借鑒。

  在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上先行探路。長三角地區一直以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新一輪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制度型對外開放中,長三角深入鞏固作為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橋梁和通道的地位,通過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注入了新動力,彰顯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積極倡導和平、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

  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不僅是長三角地區充分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當好率先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路徑和規律試驗田的重要體現,更是引領全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與豐碩成果的重要窗口,將為中國在國際上樹立現代化典型形象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現代文明的繁榮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