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東北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3-11-26 08:30:35


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抓住新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東北比較優勢,努力把資源、生態、科研、產業、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空坐標上,東北地區有著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抓住新的重大機遇,著眼短板深挖潛力,立足優勢強化信心,充分發揮東北比較優勢,努力把資源、生態、科研、產業、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謀長遠之勢: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光明日報發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陳肖舒文章表示,實體經濟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作為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東北三省曾占據中國工業的半壁江山,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當前,應深刻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錨定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這一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積極部署未來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培育好航空製造、新材料、機器人、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同時,抓好先進裝備製造業,提升重大技術裝備以及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水平。

  需要看到,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背景下,東北的科教、人才以及產業優勢,將有更多機會轉化為發展優勢。為此,要準確把握東北振興戰略對教育、科技、人才以及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提出的新要求,提升區域教育服務能級,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良性循環,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服務鏈、人才鏈的對接,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和產業化水平,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一是加強科教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科技創新協同配合,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性技術攻關,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二是有針對性地部署創新鏈,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資源,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高校、職業院校、科技服務機構等參加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中試和產業化之間的通道。三是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加快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四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吸引人口和生產要素向邊境地區集聚,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東北全面振興。

  行長久之策: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實現可持續振興

  文章指出,在可持續振興過程中,東北地區要特別處理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關係。要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強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用途統籌和協調管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守護好森林、江河、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通過高水平保護,不斷塑造振興發展新優勢,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持續增強東北地區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關鍵是要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為此,要加快探索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方式方法。一方面依托優質生態資源和生物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海洋經濟以及冰雪產業,開發森林食品,培育生態旅遊、森林康養、健康養老、都市現代農業、休閑農業等新業態;另一方面,加強綠色發展技術創新,積極探索綠色技術裝備製造體系,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者、貢獻者以及經營主體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合理回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