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大省要有新作為
http://www.CRNTT.com   2023-11-25 08:21:55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多個經濟大省日前陸續發布“三季報”,顯示各項主要指標穩定增長,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態勢,發展質效穩步提升。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穩中求進的“頂梁柱”,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在推動全國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方面發揮了核心支撐作用。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賈若祥、夏成文章介紹,今年前3季度,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6個經濟大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40.78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約45%,其中江蘇、山東、浙江、四川4個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是穩經濟的壓艙石。
  
  經濟大省創新資源豐富,更容易有新作為。這些省份科技資源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創新人才多,在創新投入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更具備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以及重塑新動能新優勢的能力。這些省份擁有5.6億多人的超大人口規模,且居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消費市場潛力足。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浙江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5%,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3.6%,製造業投資增長16.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8%;河南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1.7%,比上半年加快3.7個百分點。
  
  文章認為,接下來,應繼續發揮經濟大省的優勢,推動其產業結構加快優化,新動能持續壯大,多措並舉,充分釋放其內需潛力。
  
  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經濟大省的內生動力和安全韌性。發揮好投資對這些省份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兩端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提升”。切實做好經濟大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工作,全力實現進出口穩規模提質量。還要充分發揮這些省份經濟基礎好和發展潛力大的優勢,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夯實經濟大盤“穩”的基礎。
  
  經濟大省還要主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激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骨幹企業等各方面創新的積極性,暢通科學技術和產業化鏈接的快車道,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加快將這些省份的科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積極整合相關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信息化賦能實體經濟,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效率與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