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數字技術發展提速 內地智慧工地普及
http://www.CRNTT.com   2023-11-24 17:29:06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建造業為內地的支柱產業,但存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過度依賴工人作業、管理粗糙的問題。隨著建造業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雙碳目標的提出,行業轉型刻不容緩,“智慧工地”的發展遂提上日程。

  “智慧工地”這一名詞最早出現於2012年上海市寶山區構建的“四位一體”工地監管體系,政府可以對各類建設工程的動態、安全、人員等情況進行全面、實時的監管。其有助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從而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

  在數字技術發展下,內地智慧工地在10餘年間得到廣泛應用,成效顯著。以北京市為例,截至今年10月底,智慧工地數量已有1585個,占北京市在施工程近半數,可見建築業轉型升級加速進行中。

  產品市場規模近200億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工地不僅提升建造效率,更創造出一個龐大的市場。截至2014年,內地智慧工地市場規模僅有不足5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隨著建築企業對相關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到2022年市場已擴大至178.2億元(約193億港元),其中計價軟件達到71.8億元,管理軟件規模62.8億元。

  總體而言,作為數字化場景應用的有益探索和實踐,現時內地智慧工地的關鍵技術仍在開發中,管理系統集成化程度偏低,但隨著數字技術加速發展並與建築業融合,智慧工地發展將推進技術升級、作業升級及管理升級,有助改善智能建造、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方面的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