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出口的結構性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23-11-24 17:30:50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產業鏈展現出強大韌性,出口份額快速提升。究其原因,疫情後中國“保市場經營主體”的政策取向和美歐實踐現代貨幣理論“保需求”的政策取向形成互補,有效彌補了美歐經濟體由於生產受阻造成的供需缺口。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2020年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大幅提升至14.7%,扭轉了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的下行趨勢,並超過了2015年的高點(13.7%);2021年中國出口實現了接近30%的同比增長,占全球份額更是達到15%的歷史新高。

  伴隨新冠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全球生產秩序恢復,中國出口份額正在向疫情前水準回歸。地緣政治形勢日益複雜,以及全球產業鏈呈現本土化、區域化、逆全球化態勢,對中國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一方面,海外產業鏈恢復對國內出口形成替代。2022年,中國出口金額(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速降至5.9%。WTO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為14.2%,較2021年15%的歷史高點回落0.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歐盟、美國出口份額分別比2021年提升1.3、0.6個百分點。隨著海外疫情緩解,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生產能力恢復推動其出口份額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重構對中國出口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中國對美出口份額快速下滑,背後是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構。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數據,美國自華商品進口占比從2017年的21.6%快速下降到2022年的16.3%,下降部分由東盟、加拿大和歐盟填補;2023年1至8月,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的占比進一步下滑至13.4%,低於歐盟的18.8%,也落後於墨西哥(15.5%)和加拿大(13.8%),排名第四。

  新興市場貿易比重上升

  全球供應鏈重構趨勢之下,中國積極拓展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對美歐等經濟體出口的回落。2023年1至10月,對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的出口佔中國出口份額為7.3%、5.1%、3.2%,較2022年同期分別提升0.2、0.5、1.1個百分點,合計份額達到15.6%,超過對東盟、歐盟和美國的出口;東盟佔中國出口份額保持在15.4%,依然高於歐盟和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夥伴。相比之下,2023年1至10月,中國對美國、歐盟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降15.4%、10.6%,二者佔中國出口份額分別降至14.9%、15.1%。

  汽車出口持續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出口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出口最大亮點。2023年1至10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同比增長77.9%,佔中國總體出口的比重抬升至5.6%,而2019年這一占比衹有2.7%。縱觀全球,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超過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332萬輛,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34萬輛,同比增長77%,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