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持续提升中国农业产业链韧性
http://www.CRNTT.com   2023-11-22 08:14:04


 
  谋划长远探索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智能化。随著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社会分工深化、城镇化和人口集中居住趋势的继续发展,可以预料未来一些村庄社区特别是当下“空心化”较严重的村庄社区会趋于消失。未来农业生产的场所和人口居住生活的场所将进一步分离。探索推进农业田间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开发並利用各类传感器和信息收集装置,有利于辅助生产決策和生产活动,解決未来“远距离”生产所带来的问题。

  细化完善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损耗。现代社会农产品流通损耗较大,在一些场所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需要细化完善产加销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解決好流通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减少产品收获损耗方面,因地制宜开发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形和地方品种的高精度采收机械;在减少仓储损耗方面,不断完善预冷、贮藏、保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减少加工损耗方面,有效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大产地预处理;在提高农产品分配效率方面,规范运输标准,研製高效运输设备,保障冷链运输,完善生鲜食品终端配送机制。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強调要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粮食观念,坚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通过光盘行动等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些重要指示既是对传统节约理念的发扬,也是从全局高度对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部署。

  积极主动利用国內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约束很強,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对保障中国粮食消费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市场体量巨大,某些重要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排在世界前列。然而,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量和在世界市场上的话事权並不完全匹配。我们要有利用自身的巨大市场打造国际大粮商的信心,未来应汇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力,提升对重要农产品贸易渠道的整体掌控能力,使国內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能稳固有效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撐。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強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联动机制,维护在粮食安全上的共同利益。

  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並完善多主体分工和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中国农业产业链韧性,內在要求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条並完善多主体分工机制,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实中,资源弱势农户在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分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中不占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強调,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关键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这些深刻论述坚守人民立场,兼顾效率与公平,展现了对打造有群众基础有韧性的农业产业链的深远谋划。各级干部须反复深思,避免偏离正确的工作方向。

  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和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传统的並不就是落后的,诸如注重资源循环利用的传统生态智慧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夯实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根基,仍具有重大启示和参考价值。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资源宝库,绝非负担。中华文明的源头在於农耕文化,其中的精华跨越历史、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应深入挖掘、发扬光大中华农耕文化的精华元素,使优秀传统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