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進一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3-11-19 19:09:23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據中國金融新聞網報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邁出里程碑式步伐:基本建立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比10年前增長2.4倍;取消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人民幣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成為全球第三大籃子貨幣、第五大儲備貨幣……總的來看,我國雙向開放的金融體系加速形成。

  金融業本質上是競爭性服務業,開放競爭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金融業需要在競爭的環境中增強活力、提升競爭力,才能保持健康發展。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機構、業務、產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制度規則的完善,豐富了金融制度供給,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動,還要推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制度的競爭力,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這也對金融業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應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堅定不移擴大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進一步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落實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標高水平國際金融規則,做好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的準備工作。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便利性,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完善配套制度規則,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