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適度提高赤字 刺激內需穩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3-11-12 14:17:34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將赤字率3%視為財政紀律的警戒線,同時視為財政積極與否的標誌。但是,實際上中國實際赤字率早已突破3%,而且一條線或者一個數據不可能是財政紀律的標誌,嚴格財政紀律靠的是完善的財政管理制度和激勵問責制度,而不是一個數據。赤字率3%的發源地歐盟和美國在經濟下行期也打破了3%。

  如果再堅持赤字率控制在3%,採取“控赤字+擴專項債”的財政政策組合形式,未來不僅會制約財政積極程度,而且導致專項債隱患以及地方債務風險等問題,不利於推動中國經濟從債務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和消費驅動,難以反映出財政政策的積極程度,不利於穩定和提振市場預期。因此,有必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發揮財政政策作用,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出更大的效果。

  赤字率有四個口徑:一是官方赤字率,穩定在3%及以下,僅反映最狹義的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3%的執行赤字率是會計結果,主要通過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歷年結轉結餘科目,使得執行赤字等於預算赤字。由於經過調整,該指標常年穩定在3%及以下,目前爭議較大的赤字率是否應該突破3%。二是實際赤字率。考慮使用結轉結餘、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專項債後的實際赤字率已連續八年突破3%。相比官方赤字率,實際赤字率更能反映中國財政政策的積極程度及政策周期,與GDP增速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關係,逆周期調節特徵明顯。當前“控制赤字率在3%以內”的認知實質上仍是強調財政收支平衡、控制赤字率的平衡預算理念,不利於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事實上發揮的功能不符;“赤字率在3%以內是遵守財政紀律”的認知也是相對狹隘的理解,財政紀律靠的不是任何一條線或者某個數據,而是靠完善的財政管理制度和激勵問責機制。

  中國財政政策有加碼空間

  三是IMF的全球可比赤字率。由於中國政府性基金預算的主體內容為土地出讓收入,為便於全球可比,IMF剔除土地出讓收支,將政府的四本賬收支差加總構建IMF口徑狹義赤字率,即包括公共財政赤字、結轉結餘、調節基金、不含土地出讓收入的政府性基金收支差、專項債、社保基金收支差等。2020-2022年中國的赤字率分別為9.7%、6.0%和7.5%,處於全球中等水準。2022年中國高於英國(6.3%)、美國(5.5%)、法國(4.9%)和德國(2.6%),但低於印度(9.6%)、日本(7.8%)。相對而言,中國財政屬於既有積極,又為未來財政可持續性留有餘地。四是IMF廣義赤字率。中國廣義赤字率在2022年達到16.8%,明顯偏高。該口徑包括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政府引導基金、鐵道債、PSL、政策性金融債、專項建設債等准財政活動。2020-2022年IMF計算的廣義赤字率分別為18.4%、13.8%和16.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