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譜寫東北振興新篇章
http://www.CRNTT.com   2023-11-05 08:55:06


 
  東北曾是新中國先發地區,是共和國的長子,承擔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也為新中國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但在改革開放後與東部快速發展地區的差距逐步被拉開了。這種發展不平衡有其客觀背景,也體現了一種發展的趨勢。在中國經濟尚處於比較落後的發展階段,不平衡發展具有內在必然性,也是發展所需遵循的一個途徑。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實現區域協調和平衡發展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凸顯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重要性。

  東北是中國經濟格局中的重要一極,也是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短板地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自然會聚焦東北地區,需要在取得東北全面振興新突破的同時,補齊東北在全國發展不平衡中的這塊短板。而要補齊東北發展短板,一方面須加快自身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須充分發揮自身功能,以東北的區域優勢和特殊功能發揮其促進全國協調發展的作用。“全國一盤棋”的統一部署並不需要各個地區發展一邊齊,功能協調相比追求發展平衡更加重要。對於東北地區來說,就是要把發揮其有效功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扭住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這是對黑龍江的希望,也是對東北的希望,為補齊東北這塊發展短板提供了重要方向。

  在新發展格局中推動東北振興

  文章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以暢通國內大循環;需要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以暢通國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關係到中國未來的發展空間,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是,經濟發展空間逐步拓展,並與改革開放釋放出的巨大生產力相結合,這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後,發展空間拓展的速度與經濟增長的速度開始不相匹配,出現發展空間漸趨緊張的問題。因此,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調整已有的發展格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內含的五大特徵,必須有新的發展空間的支撐。發展格局決定了發展空間的大小。在國內外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已有的發展格局難以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需要調整既有發展格局,開創新的發展空間。為此,一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二要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外雙循環。東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有著重要戰略地位。一方面,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暢通國內外雙循環的新通道,並有著巨大潛力。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並開創了經濟全球化發展新局面。而“一帶一路”建設的良性運行,必須有許多關鍵節點作為支撐。東北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地區,是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在中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日益凸顯的作用。另一方面,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離不開東北這個重要地區發揮積極作用。東北的資源優勢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基礎;東北的科教優勢是國內大循環的創新動力;東北的生態優勢是國內大循環的綠色支撐;東北的產業優勢為國內大循環提供眾多發展優勢。

  可見,東北擁有的一系列優勢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