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權:藍白合尚未破局 柯爭利益最大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0-28 17:01:09


 
  柯文哲之所以有所鬆動,看來是“形勢比人強”,而且也是受到王金平的啟迪。在客觀形勢上,一方面由於郭台銘的部分連署站遭到警檢機構查賄,而且還越查越“大鑊”,再加上從各種跡象看來,其所徵集到的連署書的“水分”甚多,其中不少是無效的重復連署,還有富士康被大陸查稅,柯文哲意圖以郭台銘來要挾國民黨的意圖,“威懾力”驟減。何況,即使是“郭柯合”,也還是郭台銘要其“讓大哥先做四年”,與以“侯柯配”為核心的“藍白合”,都是“半斤八兩”,並不符柯文哲的最大利益。而且,郭台銘與自己的民調重疊率甚高,郭台銘也不具有國民黨那樣的強大組織基礎和人才資源,因而與其“郭柯合”,不如“藍白合”。
  
  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已經對柯文哲的“蛇吞象”企圖及傲慢態度,忍無可忍,催促國民黨中央不要委曲求全,乾脆“一拍兩散”,以“侯韓配”或“侯盧配”單幹。即使是輸了“總統”,還有可能會增加議席的“立委”,侯友宜仍可回任新北市長,國民黨仍然擁有十四個執政縣市。而民眾黨輸了,不但是柯文哲落得個“陽春黨主席”,而且“立委”議席的增加也未必符合理想,再加上唯一的新竹市長也可能會因輸掉官司而被褫奪。
  
  實際上,柯文哲有“幾多斤兩”,連他自己也“雞食放光蟲——心知肚明”。他首次參選台北市長,如果不是民進黨“禮讓”,就根本不可能當選。第二次參選爭取連任台北市長,如果不是國民黨的丁守中採取“佛系戰法”,及由於同時舉行“公投”,變成“邊點票邊投票”,讓其有機會採取“搶救措施”,他也差點落選。
  
  在過去八年的每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民調中,柯文哲都是“吊車尾”,而侯友宜基本上是位於“頭段班”。侯友宜在獲得國民黨徵召後的民調之所以“很難看”,雖然內外因素很多,但最主要還是受到郭台銘“擺爛”,及柯文哲施展“大嘴巴”戰術搶占話語權及流量的影響。其實這並不能反映雙方的真正實力。實際上,在去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中,黃珊珊和陳時中的得票率,就遠低於選前兩人的“民調”。說不准現在柯文哲也是處於這種情況,何況即使如此,其民調也高不了侯友宜多少,又是侯友宜還反超。柯文哲提出以民調決輸贏,可能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至於王金平的勸諭,除了是“易位思考”讓柯文哲有所“開竅”之外,王金平提到的一個重要情況,對柯文哲來說,更是“一言驚醒夢中人”。那就是,在二零零四年的“連宋配”中,連戰承擔了所有的競選經費及全台各地的競選總部的責任,宋楚瑜只需“跑跑腿”到各地參與造勢而已。這也正是選舉後,連戰要全額領取“連宋配”的選舉補助金的重要原因。而“藍白合”倘是柯文哲堅持要做正的,也就必須承擔主要的競選經費,雖然可以籌募政治獻金,但畢竟動員能力遠不如國民黨。
  
  還有,柯文哲倘是要掌握“聯合政府”的主導權,也沒有多少政務官人才資源。實際上,不要說是他首次當選並出任台北市長時,還是向民進黨“借將”才勉強“組閣”(周榆修就是此時“入閣”),即使是他卸任台北市長後,也衹有黃珊珊一人跟隨。
  
  因此,柯文哲倘是實事求是,就適宜還是根據藍白兩黨的實力,組成“侯柯配”參選,並在“立委”選舉中進行合作。倘是勝選,其實對出任“行政院長”更有興趣的柯文哲,就可辭去“副總統”,讓侯友宜任命為“行政院長”。再按照“憲法增修條文”有關“『副總統』出缺,『總統』三個月內提名,由『立法院』補選”的規定,補選“副總統”,社會成本不大。
  
  倘柯文哲仍然“捨不得”郭台銘,可以三方君子協定,勝選後郭台銘擔任類似張忠謀的角色,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奧運亞運等的開閉幕式等各種國際活動,甚至是代表侯友宜、柯文哲訪問大陸進行兩岸和平談判,以至是訪問美國等,也可充分滿足其虛榮心。
  
  相信,如果柯文哲果真是如其自詡的“高智商”,是應當能夠考慮到上述實際情況,因而最後還是實現“藍白合”的。而他的還在“拖”,既有可能還要看看還有什麼有利因素可以“用盡用好”,也有可能是在面子上一時“難以轉彎”。但最終還是要為自己及民眾黨的最大利益著想實行“藍白合”,否則就“連渣都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