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尚希:對財政的另一種認識
http://www.CRNTT.com   2023-10-18 08:28:14


 
  在風險邏輯之下,財政的基本職能超出了經濟職能,其實質目標落在了防範化解風險之上

  在研究風險財政學的過程中,我們試圖總結出一些基本的原理:風險循環原理闡釋風險相互轉換、動態演化、循環往復的過程,揭示了財政主動介入風險循環的重要意義。一個風險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場景下,它的形態是不斷變化的,比如經常說金融風險、財政風險、環境風險等等,這些風險是循環的。所謂財政風險金融化、金融風險財政化,就是風險在不斷地循環轉化。風險分配原理闡釋相關主體在不同風險處境中的風險契約關係。風險分配既可通過標準化契約來實現,也可通過非標準化的契約來實現,如道德倫理、君子協議等,現實生活中的這類契約只具有道義約束,不具有法律約束。財政是風險分配的中樞,是通過公共契約來實現的,大眾認可,並體現為法律意志。公共風險最小化原理闡釋如何在財政風險約束條件下實現公共風險最小化,實現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風險緩衝原理闡釋當制度變遷滯後於風險變化時,如何通過相應的機制緩衝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風險緩衝機制是共同體的韌性所在,而財政是風險緩衝的核心機制,如通過調整利益補償、風險成本、心理預期等方式來緩衝各領域風險的集聚和擴散。風險導向原理闡釋如何基於對未來風險的認識,提前採取措施防範化解風險,以構建未來發展的確定性。風險權衡原理闡釋如何預判和權衡各種風險,以便做出更優決策。政府權衡風險要奔著公共風險而去,並以此為基準處理財政與貨幣等政策的關係。

  可以看出,在風險邏輯之下,財政的基本職能超出了經濟職能,底層邏輯發生變化,對財政的認知也隨之發生變化,不再僅僅是收錢、花錢這樣的實體觀念,它的實質目標落在了防範和化解風險之上。具體到如何防範風險、化解風險進而避免危機,看似是一個抽象的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

  風險是不可證偽的,我們很難應用傳統的科學思維或者方法加以討論和驗證,因此,對於我們固有的認識,需要進行轉換,需要有新的認知和理論。在不確定的時代,在風險社會中,有非常多的概念和事物需要重新定義,比如貨幣、銀行、財政、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等。財政收入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就財政收入而言,從資產負債表去理解,有淨值增加才能定義為收入;從我國的土地收入看,僅僅是資產形態發生轉變,並非是收入。從風險邏輯去理解我們的財政工作,能夠得出新的認識和思路。例如,編制預算這項工作,預算針對未來,未來是風險,因此,預算要跟著風險走。財政體制是劃分事權、收入和支出責任的,劃分的背後實際上是風險的分配。制定財政政策背後的邏輯,實際上是在對風險進行權衡,由於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財政政策的制定、調整和變化都是在權衡公共風險和財政風險。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尚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