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四川甘孜“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活動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23-10-15 23:30:40


 
  在科普教育活動中共同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共同學習進步,這樣的“聯誼”是一次難忘的學習之旅,更增進了“親戚”間的情誼。

  一處安置點的團結故事

  2022年發生的瀘定地震造成全縣75720人不同程度受災。瀘定縣得妥鎮受災嚴重,最為嚴重的灣東村、紫雅場村、聯合村受災群眾被全部安排進臨時安置點入住。安置點居住著漢、藏、彝等民族受災群眾228戶877人。

  不同民族的受災群眾在安置點共同生活,對政府災後治理提出了不小考驗。為加強服務效能、提升治理水平、促進民族團結,依托安置點內的黨群服務中心,得妥鎮掛牌成立由臨時黨委書記負責的“石榴籽工作室”。

  工作室以“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為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慶和文體活動,豐富安置點各族群眾的生活;通過州、縣、鄉、村四級“石榴籽”平台上下聯動,解決群眾困難訴求,確保安置點和諧穩定;組織開展“家門口”勞動技能培訓,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就業增收難題,有效激發民族團結內生動力。

  “石榴籽工作室”的幹部經常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與受災群眾守望相助、並肩戰鬥。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相關內容被寫進了安置點的村規民約,在“石榴籽工作室”的努力下,也如春風化雨,吹進了安置點各族群眾的心中。

  截至今年8月,得妥鎮災後重建統規自建的275戶已全部開工建設,主體完工239戶,搬遷入住80戶。已經入住新居的姜可秀樂得合不攏嘴,她說:“我們搬進新家了,老小都快樂。”

  在甘孜這個大家庭裡,各族群眾情感相依、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同心描繪著民族團結進步的新畫卷,書寫著民族團結進步的新故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