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北振興要堅持產業升級方向不動搖
http://www.CRNTT.com   2023-10-13 08:16:54


 
  2.辯證認識東北地區產業升級的機遇和挑戰

  文章分析,東北地區產業升級既有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困難,要善於從複雜的矛盾中,條分縷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化解。

  從優勢和機遇來看,一是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踏上東北大地,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東北地區全面振興把脈問診,指明方向,給東北人民以極大鼓勵和鞭策。二是東北人民具有吃苦耐勞、戰天鬥地、甘於奉獻的精神特質。無論是在戰爭年代、建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人民以特有的精神氣質,砥礪奮進,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樂章,創造了無限榮光。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促進生產力發展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毛澤東同志強調,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東北要全面振興,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千百萬東北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利用好這一最為寶貴的資源。三是東北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東北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當前,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利於東北把科教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凸顯東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化東北的戰略支撐作用。”從第一產業來看,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得天獨厚,糧食及其他土特產品產量高、總量大、品質好,深受消費者青睞;從第二產業來看,新中國成立初期156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三分之一強布局在東北地區,經過幾十年發展,實體經濟積累了雄厚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和重化工業獨樹一幟;從第三產業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保險業、旅遊業、信息業等現代服務業突飛猛進,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冰雪搖身一變成為拉動發展的重要資源,冰雪經濟異軍突起,過去的冰天雪地已經成為創造財富的黃金寶地。從區位優勢來看,東北與朝鮮、俄羅斯接壤,與日本隔海相望,具有開展邊貿的獨特優勢,加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體制和機制優勢,必將形成新的改革動力;從科教資源來看,東北地區擁有眾多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四是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科技革命多領域展開,為產業升級提供科技支撐。

  在看到優勢和機遇的同時,也要冷靜地看到,東北地區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東北是中國老工業基地,所有制結構中國有經濟比重大、負擔重,民營經濟發育不充分;產業結構中“重重輕輕”,不夠完善;價值鏈結構中,無論是重工業、重化工業還是農業,大多處於產業鏈上游,鏈條短、附加值低;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市場發育不充分等。對此需要保持清醒認識。

  3.東北地區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

  文章指出,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毫不動搖地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把牢產業升級方向,多管齊下、多措並舉。

  搶抓新科技革命的機遇。機遇不常在,稍縱即逝。產業升級固然是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但並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更不是平均分配給每個國家或地區,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衹有搶抓機遇,才能把握機遇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征程,四十多年來,中國搶抓機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全力追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越來越多的產業由過去的跟跑、並跑轉向並跑、領跑,產業升級呈現加速升級和迭代之勢。中國通信領域3G跟跑,4G並跑,5G領跑,就是有力明證。當今時代,科技革命方興未艾,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實現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就要認清形勢,把握大勢,搶占先機,強化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民族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科技革命的機遇,著力推動產業升級,找准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位置,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的生長和升級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產業的細胞是企業,產業升級的基礎和關鍵都在於企業,企業生長同樣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構成營商環境的要素固然很多,最為重要的是法治環境,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必須用法律來保護市場平等競爭、規範企業倫理、塑造企業誠信。絕不能突破法律底線搞雙招雙引,否則必然是適得其反,破壞營商環境。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勝過一切優惠政策。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動力來自科技創新。傳統產業不等於落後產業,衹有落後的產品,沒有落後的產業,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實現傳統產業的華麗轉身,同時可以衍生無數新興企業進而形成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要突出問題導向,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信息時代,要有互聯網思維,放眼全世界,充分利用互聯網,將全球的科技資源為我所用。要把東北地區顯著的科教優勢和產業優勢融合為產業升級的優勢,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打破科教與產業之間的壁壘,推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把企業實驗平台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過市場機制融為一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要走進企業,成為工程師、設計師;企業研發人員要走進大學課堂和實驗室,實現良好互動。教研人員等要從企業問題中遴選科研主攻方向,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著力點放在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上。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義,支持和鼓勵科研人員通過辛勤勞動獲得多重收入。重工業和重化工業是東北的主導產業,一方面需要搶抓數字技術的機遇,加快數字化改造;另一方面著力開發下游產業和產品,增加附加值。尤其要關注的是,產業升級涉及政府、企業、社會等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少數部門、少數企業、少數人的事,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聚八方資源和力量,形成推進產業升級的磅礴之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