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http://www.CRNTT.com   2023-10-13 08:16:30


 
  夯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離不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衹有各個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合理布局,經濟循環才能暢通無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建立在現代技術、資本和人力等要素基礎之上,由現代化產業、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構成的經濟體系,具有創新驅動、協調發展、開放聯動等基本特徵。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占有核心和主體地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美西方對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不斷打壓的背景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面臨著多重壓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緊迫任務。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實體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推動形成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產業基礎能力和現代化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一方面,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內外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級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拓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開放的產業體系,新發展格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要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從而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在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中不斷增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實現經濟安全。

  增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城鄉、區域協調性,著力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構建新發展格局所要求的暢通國內大循環,是建立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要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環。要從全國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當前,中國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還存在突出短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不同地區在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度、比較優勢發揮、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嚴重制約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打破城鄉、區域間的經濟循環障礙,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增進城鄉、區域間的經濟聯繫,促進各類要素在城鄉、區域間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一方面,推動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協同實施。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通過城鄉融合、縣城建設進一步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帶動和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實現區域合理分工、優勢互補、良性互動。

  破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增強國內外大循環動力和活力。經濟發展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然要求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當前,還存在一些影響國內外大循環動力和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如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還未真正形成,一些導致國企不敢幹、民企不敢闖、外企不敢投的制度約束亟待破除,產權保護制度、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制度、社會信用制度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尚需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還不夠大,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開放水平不夠高等。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夯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制度基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