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質生產力“新”在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23-10-12 08:52:58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為東北振興課題提供瞭解決方案,而且釋放了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新質生產力,是基於東北地區的經濟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等多重考量,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創新發展進一步明晰行動方向。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振興東北地區日益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新質生產力正是實現東北經濟轉型發展和創新發展所需要的牽引力量,有利於促進區域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等。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到大數據,縱觀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無一不是由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進而形成的新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將促進人力資源提質。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智力來源,也是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的結果。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科學進步作為支撐。重視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科技創新,有利於搶占發展制高點。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培育形成新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如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是當前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發展新質生產力並不意味著對傳統產業的忽視。中國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融合面,主要是指資源要素、結構、空間格局和市場等方面的協同融合。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產業融合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動力。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有助於集合行業上下游相關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和政府公共部門等創新力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的發展打造“數據空間”。

  新質生產力:培育全球競爭的新優勢

  文章認為,新質生產力將為提升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構建持久動力。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時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呈現融合交叉、多點突破態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頭性技術儲備,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有利於加強國際合作,處理好開放式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的關係,吸收全球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全球範圍內的科技競爭已經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區塊鏈技術、生物技術和網絡安全將成為科技競爭的重要領域。各國需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自身科技實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並在這一競爭中贏得更多發展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中國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是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必然要求。

  數字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核心。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數字經濟正在崛起,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正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方式。未來,數字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核心,各國將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來提升自身競爭力。跨國數字寡頭公司通過築起數字生態壁壘形成了瓜分全球產業鏈的數字寡頭同盟,逐漸在全球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國應積極推動完善數字空間國際規則,打造數字生態合作形態,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加快構建數字空間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提高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中國在全球競爭中的新優勢,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包容性,將增進人民福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