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支撐和策略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3-10-10 08:38:46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文章分析,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從全球產業發展格局來看,中國目前的製造業門類品種是齊全的,今後的發展要往中高端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長遠方向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製造強國,推進新型工業化。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發達國家,中國式現代化在科技、金融等領域沒有先發優勢,絕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化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必然選擇。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統籌好長期和短期的關係,協調發展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要因地制宜做強做大支柱產業,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要合理布局未來產業,使之成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新陣地。當前,中國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發展未來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經濟發展從來不是靠一個產業“打天下”,而是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持續迭代優化。光伏、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這些促進當前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都是從曾經的“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而來的。

  通過深化改革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護航

  文章強調,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戰略選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發揮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科技要素投入從量變到質變;要發揮中國大空間、大市場的優勢,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讓國有經濟在形成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基礎性、攻堅性作用,同時發揮民營經濟的靈活性、能動性作用,形成百花齊放、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新局面。

  新質生產力不僅涉及到生產力變革,也涉及到生產關係變革。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主動適應需求端個性化品質化變化,疏通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供給和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質量上形成均衡。要持續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體系改革等,通過深化改革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護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