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制“戰斧”巡航導彈(美聯社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日本《朝日新聞》10月6日報導,日美防長一致同意將日本採購美制“戰斧”巡航導彈的時間提前到2025年度,“戰斧”也將成為日本擁有引發爭議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即反擊能力)的手段。著眼於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活躍的軍事行動,日本政府研判必須盡快引進“戰斧”。但是在與鎖定攻擊目標相關的日美情報共享、指揮命令系統的協調等方面仍有許多問題需要破解,“戰斧”部署實戰尚需時日。
報導稱,日本之所以急於獲得“戰斧”,很大程度上是緣於中國大陸對台灣周邊和南海施加的軍事壓力。在5日的防長會談中,日本防衛相木原稔表示“必須強化同盟的威懾力和處置能力”。美國防長奧斯汀也強調說:“我們正面臨同樣的重大課題,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施壓行動。”
日本在去年12月修訂的安保三文件中新加入了保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內容。一直以來日本在日美同盟中扮演的都是“盾”的角色,但今後也將承擔一部分“矛”的工作。報導認為,雖然這意味著戰後安保政策的重大轉向,但很難說已經獲得了日本國民的共識。
美制“戰斧”巡航導彈是在日本國產遠程導彈部署實戰之前的“過渡性”武器。為在2026年度部署遠程導彈,日本正在對國產12式岸艦導彈進行改進升級,同時研發用於島嶼防禦的高速滑翔彈等新式裝備。但岸田文雄首相今年2月參加國會答辯時就“戰斧”導彈議題表示:“為了彌補國產導彈的不足,我們必須採購‘戰斧’。”
報導稱,對於日本來說,“戰斧”也是向國際社會彰顯同美國緊密合作的政治工具。此前美國只向英國和澳大利亞出口過“戰斧”。
日本在此次日美防長會談中決定,將採購“戰斧”的時間從原計劃的2026年度提前至2025年度,且原本計劃最多採購400枚最新型的“戰斧”Block Ⅴ導彈,但目前將其中的200枚改為舊式Block Ⅳ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