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語言為橋梁 共建“一帶一路”
http://www.CRNTT.com   2023-10-06 20:25:34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語言作為溝通工具,是國與國之間交流的基礎,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的往來,都首先要做到語言互通。十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的不斷推進,中文教育在許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變得更加普及。同時,許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小語種在中國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學習者。

  位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所匈中雙語學校,周一上午的一節中文課,學生們正在學習一些職場常用的中文,每個人都聽得聚精會神。這所學校也是納入匈牙利國民教育體系的公立學校,在這裡漢語是必修課。

  在匈牙利,中文已經成為高考外語科目之一。中匈兩國交往不斷加深,讓匈牙利的“中文熱”一再升溫。

  而在中國,因為“一帶一路”,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學習相關國家的語言。張澤鑫是一名大二學生,1年前,他以高分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進入了祖魯語專業學習。祖魯語是南非的官方語言之一,目前,中國僅有北外開設了這一專業,2018年才開始招生。

  學習這樣的小語種能幹什麼?對張澤鑫和他的同班同學來說,這個問題早就已經有了答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數量多、語種多,想要和對方成為夥伴,懂對方的語言是一個最快的途徑。

  2023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邀請北外祖魯語專業的師生前往使館做客。他當時的一段話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學好這門語言的決心。

  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也是在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比如,同樣一句打招呼,中文可以說“你吃了嗎?”祖魯語則會說“我看見你”,英語更多時候就是“你怎麼樣?”“天氣怎麼樣?”語言所反映的,正是這個國家人民的一種性格、一種處事方式。

  針對很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國內知名度不高、相關資料較少的現狀,2021年起,由國內外120位專家學者參與撰著的《“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教育大系》開始陸續面世。《“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教育大系》選擇了72個具有代表性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一國一册”的形式,深入展示對象國的文化現象和獨特風貌。編者希望,能增加更多人對這些國家的瞭解,也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學習相關國家的語言,今後能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一份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