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鄉村全面振興推動現代化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3-10-01 09:01:58


   
  推動農村現代化。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農業因人類定居而興,村落因農事活動而聚,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故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瞄准“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農業生產、農村建設、鄉村生活生態良性循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農村“物”的現代化。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推動鄉村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加強法治教育,推進移風易俗,提高農民科學素養,推進農村“人”的現代化。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在實踐路徑上,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裡、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解決短板弱項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文章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比較突出。現在,農業農村仍然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解決現存短板弱項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我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們黨領導億萬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同時要看到,一些地方脫貧基礎還比較弱,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重;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部分脫貧群眾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返貧風險依然較高。對此,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及早干預,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持續鞏固和拓展已經取得的成果。
  
  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促進農民農村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著力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要增加農業收入,加快農業產業化,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要增加非農收入,支持農民創新創業,加快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要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盤活農村資產;要保障農民轉移性收入,保持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牢牢抓住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切實發力。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二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三是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