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9-23 16:18:11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提高法治思維能力,要求增強法治觀念,尊崇和遵守憲法法律,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領導幹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蘆葦搖曳,水波蕩漾,飛鳥翔集。今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對向黃河三角洲進行生態補水等作出明確規定。法治力量護佑黃河安瀾、美麗生態,充分彰顯了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法者,治之端也。”法規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維能力,就是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能力。提高法治思維能力,要求增強法治觀念,尊崇和遵守憲法法律,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自覺在法治軌道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同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衹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在統籌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從立法反映人民意願,到司法改革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再到嚴格執法維護公平正義,法治中國建設彰顯出一切為了人民這一目標指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