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時評:為什麼說下一個中國奇跡還在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3-09-20 11:06:07


 

  開放賦予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活力。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際,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國已經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21個自貿協定,部署建設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自去年初生效以來,中國對東盟出口穩步增長,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在華布局。在全球跨國投資總體低迷的背景下,上半年,法、英、日、德對華投資分別增長173.3%、135.3%、53%和14.2%。同在上半年,在華新設外資企業總計2.4萬家,同比增長35.7%。中國國務院日前出台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的相關政策,推動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資。中國英國商會副主席陶克瑞表示,這進一步堅定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變革賦予中國經濟化解風險的適應力。在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內部結構性問題、周期性矛盾交織叠加背景下,中國政府不斷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一方面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一方面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來應對發展中的問題。中國提高供給質量,出台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等政策;擴大有效需求,出台促進家居電子產品等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等舉措;深化改革開放,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等措施,持續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激發釋放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政策“組合拳”效果不斷顯現。某些西方媒體僅憑單項、局部數據的波動,就急於給中國經濟貼標簽,圖謀在中國經濟增長與轉型的過程中動搖信心,但真正瞭解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和增長邏輯的人,絕不會低估中國政府駕馭經濟的政策掌控力。

  “中國經濟發展比你想象的更好。”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近期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寫道。9月15日,今年前8個月中國經濟數據公布,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4%……在世界經濟波動下行、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前8個月主要經濟指標回升向好,中國經濟在持續恢復中展現韌性與活力,助推高質量發展穩步前行。像過去多年一樣,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的領頭羊、推動全球增長的最重要發動機。路透社認為,中國的工廠活動恢復擴張,供應、內需和就業均有所改善,表明中國政府恢復增長的努力正在產生效果。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表示,中國採取的許多措施支持了經濟增長,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顯示,商界人士對中國市場機遇充滿期待。

  長風破浪,未來可期。一個不斷改革、開放和創新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的機遇不但不會減少,而且會更加多元、更有厚度。一個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將繼續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全球產業鏈聚合平台與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下一個中國”還在中國,其中的機遇不言自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