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23-09-09 08:47:33


 
  鄉村產業發展是效率與公平內在統一的發展,不能顧了產業升級一頭,忘了農民這一頭

  文章指出,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這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必須首先明確回答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鄉村產業,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剝奪或者削弱農民的發展能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固然要以效率變革為導向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但根本導向還是要帶動農民就業增收,這是由中國“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和社會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為此,我們追求的鄉村產業振興必然是效率與公平內在統一的發展,這與西方農業現代化在價值目標上有所不同。

  從實踐看,有的地方在鄉村產業升級過程中,由於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儘管鄉村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但用工越來越少,農戶參與程度越來越低,甚至違背農民意願、犧牲農民利益推進鄉村產業升級,偏離了發展鄉村產業的初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農民既是最廣泛的參與者,也是最有力的推動者,更應該是最主要的受益者。為此,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將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讓農民能夠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鄉村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既要避免政府大包大攬,也要防止“市場萬能論”

  文章強調,實踐表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兩者辯證統一、相輔相成。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關鍵要釐清政府和市場作用邊界,尋求二者的有效結合點和組合方式。農業的弱質性和公共品屬性為政府干預提供了必要性,對農業進行保護和支持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當前,中國鄉村產業已經超越農業範疇,農業功能也不再局限於生產功能,政府直接干預鄉村產業發展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條件都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農村產業政策和干預模式需要隨之調整完善。

  從實踐看,有的地方仍簡單沿用抓農業的方式來發展鄉村產業,或者以行政命令代替群眾意願,大包大攬代替經營主體作決策,拍腦袋下指標、定任務,往往導致鄉村產業項目建設“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造成資源極大浪費。同時,有的地方在鄉村產業發展中走向“市場萬能論”,放任市場無序競爭,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素保障、利益分配等方面缺少必要的支持和干預,要麼導致社會資本由於缺乏必要的支持而陷入發展困境,要麼導致“富了老板、窮了老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需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新定位,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釐清政府與市場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邊界。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平市場環境建設、利益分配關係調節等方面,要發揮好政府的積極作用;同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完善市場基礎性制度,充分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融入城鄉經濟循環,而不能封閉自我發展

  文章稱,封閉的產業系統是難以持續的,現代產業系統往往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和協同性。鄉村產業體系融入城鄉經濟循環的程度越深,才能更具活力和市場適應性。中國傳統農業相對封閉,外部生產要素投入少,產品交換範圍比較小,生產力提升受到諸多限制。如果發展鄉村產業僅僅就農業談農業、就鄉村論鄉村,將鄉村產業從城鄉分工體系和經濟循環中割裂開來,就很難實現產業振興目標。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必須打破傳統農業相對封閉的發展格局,在融入城鄉經濟循環中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發展。

  具體而言,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不能限於鄉村要素的組合配置,需要在破除要素流動壁壘的基礎上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更多地向鄉村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也並不意味著要把產業鏈的各環節都放在農村,而應該基於縣域來統籌布局鄉村產業。從實踐看,隨著新技術變革和城鄉關係的變化,產業在城鄉之間轉移布局將不再是單向維度而是雙向的,資源型產品開發、農產品加工、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業鏈不同環節和價值功能可以在城鄉之間布局。為此,必須立足整個縣域統籌規劃發展,科學布局生產、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推動城鄉共建價值鏈網絡,促進產業在城鄉雙向轉移中實現一體化發展,在耦合發展中實現一體化增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