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信息化工業化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9-07 09:07:18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構成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方向。單有信息化發展,容易脫實向虛;單有工業化發展,走不出傳統老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可以有效解決資源約束,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

  南方日報發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鄧線平文章表示,廣東人口數量多、資源約束緊,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任務又很重,不可能繼續拼土地、拼價格、拼勞動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面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關口,廣東要想率先突破、示範引領,需要以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助推高質量發展。

  文章指出,信息化工業化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在工業化適應信息化方面,工業化本身呈梯度和圈層發展態勢,梯度和圈層發展態勢受結構集成影響。工業製造的發展是結構集成過程,特別是科技創新愈加頻繁時代。結構集成意味著工業發展內部以不同主導科技結構帶動周邊物質結構集成,形成圍繞不同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梯度和圈層連接。隨著科技創新速度加快,結構集成方向不斷改變,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梯度和圈層不斷演化。在與信息化融合過程中,工業化容易維護原有的梯度和圈層結構。信息化成為工業化發展工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真正作用是,打破工業化維護的梯度和圈層結構,在信息層面將結構集成轉向物質集成。

  二是在信息化適應工業化方面,信息化帶來的物質集成與工業化的結構集成最大不同在於,它以物質內部的信息交流形成技術的相互結合,打破工業化的梯度和圈層發展態勢。信息化的結構功能結合,拓展了物質的技術功能和不同功能之間的相互配備。現實發展中,信息化發展在沒有工業技術創新條件下,容易走向簡單的物質功能連接。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需要突出相互尊重產權基礎上的創新融合。

  文章提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始終保持信息組織的正確方向,維持信息化與現實科技發展平衡,推動科技利用、創新、設計持續發展,促進生活質量、生產效率、生態平衡有序提升。

  要劃定不同領域,制定相應策略。根據信息化與工業化主導不同,劃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同領域。生活領域,信息化占主導推動融合,信息化通過自身信息及知識創新滿足生活物資流通需要。在信息化推動的與工業化融合中,要通過保護基本權益,反信息壟斷,維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正確方向。生產領域,工業化占主導推動融合,工業化通過自身專業創新優勢,推動工業品生產及流通符合信息化要求。在工業化推動的與信息化融合中,要通過資源共享、產業鏈橫向聯合創新以及擴大外包規模,維持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正確方向。不管是哪種主導的融合,雙向融合要求不變,要避免單一化基礎上的融合。

  界定產權,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創新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始終建立在創新基礎上,其中既有信息組織創新,也有專業技術創新。前者涉及信息產權保護,後者涉及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通過信息組織創新,推動知識產權應用的同時,滿足信息化效率提高要求,讓知識產權應用到它應該應用的地方。另一方面,明確知識產權保護,儘管知識產權應用範圍通過信息組織大幅擴大,但知識適應信息傳播要求的根源在於內在創新。此外,明確兩種產權保護的同時,根據不同領域發展階段要求,區分兩種產權保護的作用。要避免以信息產權壓制知識產權狀況,也要避免以知識產權壓制信息產權狀況。

  推動雙向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離不開新型基礎建設。信息化主導的融合,要在推動信息基礎建設同時,要根據信息化形成的不同節點,推進相應的新型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工業化利用效率。工業化主導的融合,要推動工業應用信息平台建設,並發展相應的基礎設施。新型信息化建設,要打破原有的工業化梯度和圈層發展格局,形成不同產業之間聯合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加快創新步伐,相應基礎設施建設要更多體現信息化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和目標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