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進“車能路雲”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9-01 17:23:57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上世紀90年代,我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了以科研攻關項目為主的探索和產業培育。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指明方向。今年上半年,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新能源汽車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儲能、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網聯等技術的演進,再加上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完善,“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前景廣闊。

  “車能路雲”,即“聰明的車、可靠的能、智慧的路、實時的雲”,構成新的出行生態系統,意味著更加智能、綠色、便捷的交通。這首先需要為“聰明的車”配備“可靠的能”。組合換電、光儲充一體化充電、高壓快充……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車企與充換電企業協同推動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換電網絡,為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打下堅實基礎。但充換電不便,仍困擾著不少新能源汽車用戶。加快相關領域技術研發,進一步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更好解決“里程焦慮”,推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再上新台階。

  “車”與“能”的深度融合也體現在:新能源汽車既是用能體,也是載能體,是高效儲能單元。一方面,清潔能源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出行。另一方面,車用動力電池技術帶動儲能電池技術進一步成熟、成本持續下降,推動儲能產業迭代升級。不斷增加的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的儲能單元,還有助於解決清潔能源特別是光伏、風力發電不穩定、易波動等問題。因此,新能源汽車既是終端、也是媒介,“聰明的車”和“可靠的能”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有利於推動能源革命。

  讓新能源汽車更加智能,離不開“智慧的路”和“實時的雲”。據統計,2022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售量達700萬輛,同比增長45.6%;新能源汽車輔助自動駕駛系統搭載比例達48%。自動駕駛系統越來越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過去,自動駕駛技術更多依賴於汽車本身的配置,諸如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未來,將同時借助來自外部的輔助系統。建設“智慧的路”,實現車路協同,既能進一步拓展單車智能感知範圍,推動自動駕駛向更高階邁進,還能為道路交通的指揮調度提供高效、可靠的決策依據,提升道路交通綜合治理能力。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實時的雲”。構建一體化開放數據公共服務平台和雲控平台,可為車載終端、路側智能設施、第三方車聯網應用平台提供高並發接入、實時計算、應用托管、數據開放、決策控制等服務,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等提供強大數據和算力支撐。

  構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快技術創新,支持產學研用深度跨界合作,開展車用芯片、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同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形成與之配套的監管和公共服務。各方協同發力,瞄准行業前沿,扎實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能讓交通更加智慧、出行更加便利,更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