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拓展體驗空間,挖掘消費潛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9-01 17:15:28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來,文化和旅遊部加快推動沉浸式旅遊新業態發展,開展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推薦遴選暨培育試點工作,並於近日公布了首批入選24個項目名單;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發布20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範案例,推動沉浸式文旅新業態高質量發展。

  新業態帶來哪些新體驗?又將如何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近日,記者走進山西平遙、四川成都、遼寧沈陽三地,對沉浸式演藝、夜游、街區等示範案例進行實地探訪。

  沉浸式演藝——

  在行走式體驗中

  成為故事參與者

  “來看看糖葫蘆兒”“賣雞毛撣子嘍”……入夜,古香古色的“平遙大街”上,店鋪林立,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

  鏢局、票號、染坊、客棧……沿街店鋪門口,一串串紅燈籠掛起,扮相驚艶的花旦揮舞著衣袖在戲台上動人歌唱,同興公、德盛昌這些老字號招牌分外顯眼。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游人摩肩接踵,有的進入店鋪,有的被小販叫住,有的則拿起手機拍照——這是山西省平遙縣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中的第二個場景。

  “進來看看,這可是上好的綢布。”身穿水綠色古裝的演員站在門口招徠顧客。綢布莊門口,頭梳高髻的綉娘正坐在桌旁,專心致志地綉著一幅花鳥作品。這時,一個十一二歲模樣、身穿古裝的遊客小女孩走到綉娘旁邊,一旁女孩的媽媽拿出手機拍照,定格下這仿佛穿越的瞬間。

  千年古城平遙旁,《又見平遙》劇場每天都要上演多場演出,場場爆滿。在藝術表達方式上,演出顛覆了傳統的室內表演模式,沒有傳統舞台,沒有觀眾席,觀眾邊走邊看,構建“行走式”的互動觀演模式。

  正如入場提示音所說,觀眾將沉浸式體驗百年前的平遙城,從一名觀眾變成匯字號張東家、李掌櫃,鐵匠鋪的王老三,綢緞莊的趙夫人,以及給鏢師們送行的眾鄉親。

  “在90分鐘的時間裡,觀眾穿梭在表演者中間,成為戲劇的一部分。”平遙縣印象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康青峰介紹,演出自2013年運營以來,共計演出7100多場,觀演人數489萬餘人次,演出收入8.2億元。

  噔!一聲鑼鼓響起,“都讓一讓,都讓一讓嘍!”慷慨激昂的鑼鼓車隊穿街而過,來自西安的遊客蘇研連忙避讓到路旁。街角,刀削面的攤子旁,店主邊和面邊同觀眾互動。

  觀眾從同興公鏢局緩緩走到平遙大街,再到南門城墻下,進入趙家宅院,隱藏在真實場景中的故事主線漸漸清晰起來。這是一個關於護鏢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傳承與回家的故事。“平遙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台詞中的一句話打動人心。

  在最後的舞台劇部分,全場氣氛達到了高潮。充滿陽剛氣息的舞蹈,婉約動人的山西民歌,一碗代表山西人鄉愁的手工面……相互交融,在場觀眾被深深打動,掌聲響徹大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