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努力推動農業數字化闖關過隘
http://www.CRNTT.com   2023-08-24 08:54:21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對許多人而言,數字化雖然已不再是新名詞,但農業數字化卻仍是一件新鮮事。據媒體報導,依靠人工智能技術,上海不少地區的農場正在發生數字化轉型。一些年輕人通過操作“農業機器人”在線從事農業生產,“碼農”們真正幹起了農活。於是,不少人產生了這樣的憧憬:多年以前,大家在網絡遊戲“開心農場”的虛擬世界裡開墾土地、種植蔬菜水果,在數字時代,這一切很可能轉化為真正的農業生產現實。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農耕文明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每一次農業技術上的革新都能推動歷史的進步。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農業數字化無疑是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探索,能為建設農業強國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同時,推動農業數字化也是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題中應有之義,能讓數字經濟更加務實、更接地氣。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對農業數字化這樣一種新鮮事物,不能抱有“吃快餐”的態度。它並不只是農業和數字化的簡單物理相加,而需要二者發生真正的化學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數字化依然任重道遠,需要不斷闖關過隘。

  比如思想關。數字化既是一種新的技術手段,也是一種新的理念方法。面對一種全新的理念方法,人們難免會基於思維慣性產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恐慌。特別是對於當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廣大農民而言,實現從傳統人工耕種到人工智能化耕種的轉變,還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不斷解放思想。

  又如技術關。當前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雖然發展迅速,但仍然處在成長期。面對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需求,數字化能覆蓋和作用的範圍還相對有限。特別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之間情況差異較大,很難完全依靠一套技術就包打天下。倘若在技術上“削足適履”,就很容易引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問題。因此,在農業數字化進程中,技術引用也必須因地制宜,方能持續跑出加速度,為現代農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數字化供給。

  與技術關緊密聯繫的還有成本關。我國人口眾多,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決定了傳統農業必須立足於精耕細作,現代農業也必然朝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成本問題始終是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直面和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廣大農民最關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倘若數字化成本過高、實用性較低,在一定時期內,老百姓就必然會用腳投票,與數字化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在農業數字化進程中,需要始終把成本管控擺在突出位置,努力在改進技術的同時不斷降低成本,滿足農業生產直接從業者的心理預期,真正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

  再如人才關。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機械尚不能做到完全取代人類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因此,在數字化背景下,技術門檻的提高也不斷倒逼人才素質的提升,這與目前我國農業從業人員總體上以中老年為主、缺乏高素質農業人才的現實狀況存在深刻矛盾。另外,數字化在逐步節省直接人工投入的同時也會不斷減少農業的崗位供給,這雖然能在一定時間內解決農業斷代、農業從業人口流失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會由於技術隔閡給目前未能適應數字化生產方式的農業從業人員帶來新的挑戰。技術解放加速度的背後,可能會造成短時間內的崗位流失,引發新的社會問題。怎樣推動數字技術進步與人口素質提高的同頻共振,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下科學把握農業生產中智能和人工的關係,依然是農業數字化需要努力回答和解決的重要現實課題。

  我國有句農諺:“要想幹得巧,農具改革好。”從某種意義上講,數字化本質上也是農業現代化過程的一種“新興農具”。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上,一切有利於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都應該勇於嘗試和利用,讓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產業與當今世界最前沿的技術來一場“約會”,這樣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違農時”、掌握主動。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小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