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工智能打開美術創作新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3-08-23 09:37:09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仍在加速迭代,使用範圍也在多維延伸。“未來,人工智能繪畫的精度和準確度都將日趨成熟,技術門檻會降低至通用級別,就像我們現在使用智能手機一樣。”蔣斐然認為,技術的進步會迅速改變藝術家的創作方式,人機交互或人機合體的創作方式或將成為大勢所趨。

  ·展現更多可能

  如同攝影沒有取代繪畫、電視沒有取代電影、“雲觀展”沒有取代線下展覽一樣,業內普遍認為,人工智能繪畫也不會完全替代人類藝術家的創造。

  “嚴格來說,人工智能不是在繪畫,而是在計算。”蔣斐然說,AIGC的原理是基於大數據庫的概率算法,但它並無意圖,是人類憑借自己的意圖對人工智能發出指令,並對其輸出進行演繹和篩選。

  劉佳玉介紹,作品《虛極靜篤》呈現了雙層的機器學習:第一層是學習賀蘭山脈的三維地理數據,第二層是學習具有東方美學特徵的二維圖片。她說:“在我的作品中,人工智能不僅是一項技術,也是完成我創作概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即便如此,人工智能學習哪些資料、學到什麼程度、生成的內容怎麼使用等,整個過程中,是人在不斷地作出判斷和決定。”

  慕格告訴記者,為了續畫陸小曼未盡稿,文心一格協同朵雲軒,收集高質量畫作作為訓練數據,讓人工智能在中國畫的繪制效果上有了顯著提升。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繪畫目前仍然是基於數據訓練的生成藝術。“人工智能目前與人類的根本差別在於人類擁有心靈、感受和欲望。這正是藝術大有所為的地方。美學作為一門‘感性學’,要以詩性的知識和感性的能量啟發人的心靈。而這種感性創造,並不是廣度上的經驗積累,而是深度的創造,這是人工智能目前所不能及的,卻是人類擅長的事。”蔣斐然說。

  “也許人工智能有點類似科技的鞭子。它在完成基礎美術工作之後,督促人的創作朝著個性化、獨特性、創新性的方向發展。”阿梗說。

  在慕格看來,人工智能繪畫不僅是對人類藝術的“復現”,還會借助其特殊性,和人類創作者一起孵化出新的藝術方向,以具有創意性的解構、不設限的思路和高效率的作圖,突破藝術邊界。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引發質疑和觀望,但不可否認,新的技術能夠讓人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元的事物。”劉佳玉說,人工智能就為創作者展現了更多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