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全球金融穩定注入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3-08-20 08:52:15


   
  二是監管權責清晰,形成監管合力。明確由新組建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並承擔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地方政府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專司監管職責,權責清晰,將有效發揮金融監管職能。
  
  三是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降低多元目標間政策衝突。經過改革,央行專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職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籌微觀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職能,證監會資本市場監管職責進一步強化。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相對分離以執行不同的職能,各司其職,最大限度降低多元目標間政策衝突。
  
  四是理順金融監管央地事權關係,全面增強金融監管力量。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並優化力量配備,避免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機構的過多干預,加強中央對風險的預防和化解以及打擊金融犯罪的力度,同時重新配置和加強監管資源,有效解決地方監管手段缺乏、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
  
  有利於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中國金融監管改革引發世界廣泛關注,但也不乏政客借題發揮。例如,美議員提出《2023年中國金融威脅緩解法案》,要求評估中國金融部門改革對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的任何風險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意識形態劃線,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只會割裂世界,阻礙全球發展和人類進步”。以“去風險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完全視客觀經濟規律於不顧,既違背了當前日趨複雜共振的世界經濟金融局勢需要包括中國在內各國協調合作的現實需求,也忽略了完善的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將成為全球經濟金融最為堅固的穩定器。
  
  第一,降低多元目標政策衝突以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並化解與實體經濟發展目標之間的矛盾,為世界各國提供政策安排重要參考。美聯儲疫情期間“直升機撒錢”成為高通脹的“元凶”,疫情後期無視國內客觀環境,連續加息使歐美銀行流動性惡化,加劇金融不穩定。由此可見,缺乏系統觀念的政策安排只會陷入困境,中國深化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對世界各國經濟金融政策安排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第二,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並持續完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為投資者打造更為健康的“避風港”。一方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籌負責包括投資者保護在內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將有效提高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規範性和誠信度,減少金融市場的操縱和不當行為。另一方面,強化直接融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中國資本市場將更加健康和穩定,有助於提升全球金融市場的效率和穩定性。
  
  第三,持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不斷促進國際合作與協調邁向新階段。一方面,新監管體系更加適應金融發展新形勢,我國將更為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機制,不斷與其他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多層次、廣泛的合作機制,共同應對跨境金融風險。另一方面,我國不斷結合自身國情對金融監管模式進行改革與優化,這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斷完善自身金融監管體系提供有益經驗和啟示。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輝(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黨委書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