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城鄉融合養老:一種多贏的社區養老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09:05:38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據上觀新聞報導,上海朱涇鎮新涇村的享萊樂新生活文化社區改造了22棟村民的閑置小樓,辟出76套客房,既可滿足城市老人短期旅居的需求,也可提供簽約長住的服務。運營幾年來,這裡已集聚一大批城市“銀發”住客,他們不僅可享受社區“管家”式服務,還能定期參與咖啡沙龍、書畫展等形形色色的文體、康養活動,或“圍觀”一些創業青年和項目的到來……

  目前國內養老呈現“9073”的格局——約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約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從最大群體的居家養老看,其中空巢或單身老人不在少數,一部分還住在沒有電梯的“老破小”。獨自在家的老年人往往會面臨許多生活不便和困難,甚至有安全風險。雖然一些地方探索智慧養老,但在居家養老的情境下,智慧養老服務的應用仍相對不足,更是解決不了老年人更美好康養以及社交需求。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鄉村生態和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優化提升,將康養項目嵌入鄉村,老人們在這裡嗅聞清新空氣,品嘗健康食材,慢享鄉間安寧,尋找往日情懷,不但更有利於康養,解決了老人們的社交難題,而且有利於一體解決空心村和城市養老難的雙重困境。
  市區老人們到鄉村養老,增加了城市租房供給,也減少了老人養老負擔。享萊樂與建行展開合作,探索了一種“存房養老”模式:退休長者可以選擇把住房委托給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進行資產管理,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用以支付各類適老服務,甚至刨去租金,自己還有結餘。

  市區老人們到鄉村養老,發揮一技之長不但再度實現人生價值,也為鄉村建設提供了更多助力。比如,享萊樂這個社區大膽探索打造“熟齡創業園”,規劃“一室一項目”,一些老人的成果不但完善了鄉村建設路徑,甚至吸引了更多城市老人前來打卡,由此帶動了農村旅遊,農民因此得以增收。近幾年,村民們在康養社區的帶動下,獲得了可觀的收益。退休金、房租租金、管家薪金、土地流轉金和自產自銷農產品現金,讓村民年收入比以前增了好幾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學生進入社區就業和農民工返鄉,這個社區建設了青年創新創業家園,啟動了了涵蓋民宿設計、數字鄉村、羊肚菌種植、鄉村旅拍等多元項目,越來越多的親子家庭把朱涇作為旅行目的地。這又為市區老人鄉村養老可持續性提供了更多支撐。

  或許有人說,這種模式固然好,但農民養老怎們辦?農民養老,同樣可以分為老有所為和老有所養。對前者來說,活力老人為農康旅提供服務,本身就是養老。就後者而言,則可以通過互助式“抱團養老”來解決。比如,同樣在上海,柘林鎮新寺村椿萱庭宅基養老點堅持村委主辦、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原則,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和農民就業結合起來,創新了宅基地流轉模式。入住老人將自己的宅基房流轉至村裡進行統一管理,出租後的租金除去支付養老服務費用,還能有相當一部分的結餘。同時,把農村經濟搞上去,村集體有錢了,就可以預留一部分資金發展老年人“抱團式”養老,村民只需掏一點錢就可以加入村集體養老機構養老,享受老年生活。另外,村民還可利用“時間銀行”這一信用產品,促成鄉村抱團養老。

  總之,鄉村旅居+田園康養的社區形態要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將田園、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文化、旅遊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生態環境較好的農康旅綜合體,帶動農文旅發展,推動“三產”融合,促進城鄉融合養老多贏。

   來源:東方網  作者:丁慎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