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確把握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五大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08:53:03


 
  正確把握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係

  文章認為,統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傳統產業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傳統產業是中國工業經濟的主體,是中國實體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經驗表明,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以傳統產業的資本、平台、技術、人力等為支撐。在發展新興產業過程中,讓傳統產業簡單退出,必然會帶來產業空心化風險,進一步加大就業壓力,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離不開新興產業的引領帶動。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搶抓發展機遇,致力於產品、服務、模式的推陳出新,取得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帶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湧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足、帶動作用大的優質企業和產業集群。但也要看到,傳統製造業仍是中國工業經濟的主體,在當前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仍將對經濟發展起重要支撐作用。但傳統製造業面臨著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有待提升等問題,亟須破解“中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如果不加快改造提升,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原有優勢可能弱化,生存空間可能變窄,甚至有陷入困境的危險。

  此外,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力下降,中國一部分製造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有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的趨勢。要切實改變把傳統產業當作落後產業、落後動能的錯誤認識,避免簡單地用退出和淘汰來“一刀切”。要以科技領軍企業和國家創新平台為引領,推動傳統產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型、從同質化做量向高質量做強轉型、從產品跟隨向科技引領轉型轉變。要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企業合作,為傳統企業升級提供創新的技術和手段,帶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

  正確把握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的關係

  文章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產業體系不僅深刻影響著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同時也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刻影響。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處理好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的辯證關係。一方面,自主創新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必然要求。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實踐反復證明,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決定企業興衰、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堅持自主創新是保證產業鏈供應鏈從內部運行的“穩”向不懼外部衝擊的“韌”轉變的先手棋。另一方面,在開放合作中,彼此互鑒、接力傳遞、共同創造,才能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科學技術本身是世界性的,因此發展科技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擴大開放不僅有助於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還有助於我們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不斷提升統籌和綜合運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的能力,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