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帶一路”:中國式現代化的全球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23-08-16 08:02:15


 
  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網絡。“一帶一路”空間重點走向可以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來概括。“六廊”就是六大經濟走廊,“六路”就是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多國”就是培育若干支點國家,“多港”就是建設若干支點港口。“一帶一路”具體走向分為陸上三條線,海上兩條路,五個方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第一個方向是通過中亞、俄羅斯到波羅的海,第二個方向是通過西亞、波斯灣到地中海,第三個方向是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到印度洋;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及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它是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網絡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合作平台,所以它也在空間上拓展。“一帶一路”是天上、地上、海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超越了原來的“有形世界”,連接了“有形”和“無形”,拓展了我們對世界觀的認識。

  推動中國重新建構世界經濟地理版圖。從空間角度來講,“一帶一路”很大程度上幫助那些內陸國家尋找出海口,實現陸海聯通,比如歐洲有“三河”(易北河、多瑙河、奧得河)通“三海”(北海、黑海、波羅的海)的千年夢想。“一帶一路”激活了這一夢想,助推歐洲互聯互通,形成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等大項目。“一帶一路”還通過發揮規模效應,建立大市場。地理上歐洲版圖最後越分越細,“一帶一路”提出以後,能夠把小國連在一起,尤其把內陸和海洋連在一起,實現陸海聯通。這是“一帶一路”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把中國現在的產能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經驗和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使中國機遇變成世界機遇,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一帶一路”超越近代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創造沒有霸權的時代,開創東西和諧、南北包容的未來。

  “一帶一路”從自身維度彌補歷史與現實短板

  文章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升級版的國際合作平台。近代以來,美西方邏輯越來越不能自洽。中國“睜眼看世界”,以前看的是發達世界,“一帶一路”讓中國徹底走出近代視野,開啟引領未來的道路。為什麼“一帶一路”能夠在世界上引起這麼大反響?因為它解決了世界日益增長的國際公共產品需求與落後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將有力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升沿海開放水平,深化內陸和沿邊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的全球效應。投資基礎設施,短期可創造就業、增加需求,長期來說也能促進經濟增長。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老舊,仍有投資機會,而真正好的投資機會在發展中國家。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所需資金約8000億美元,非洲國家約需5000億美元,全世界總需求約2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增加0.7美元的進口。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還將增加發達國家的出口,為其創造結構性改革空間。中歐班列打通了陸海大通道,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便利化水平,助力地方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使重慶、河南等內陸省份從山區、從中原走向全球。

  全球共同富裕的中國方案。近年來,廣大發展中國家對西方模式日益失望乃至絕望,對中國模式越來越感興趣,高度讚賞中國脫貧致富、快速發展的做法與經驗。過去,中國對外援助不附加政治條件,減少了發展中國家對西方的援助依賴。現在,中國投資模式又區別於西方模式,正在補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短板。像烏茲別克斯坦這樣的雙重內陸國家,發展相對滯後,按現有市場條件很難獲得國際金融機構貸款,但獲得了中國的融資支持,彰顯“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中國模式魅力。而在印尼雅萬高鐵投標中,中方之所以能擊敗日方而勝出,就在於中方繞開了印尼政府擔保的前提,背後凸顯了“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有力支持。中國模式同樣正在非洲大顯身手,非洲的第一條中國標準跨國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從設計、施工到運營全都採用中國模式。因此,“一帶一路”是人類發展的偉大事業、全球共同富裕的中國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應對全球本土化或全球區域化抑或全球板塊化的新型全球化(發展型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歷史和現實的三大短板:第一大短板是原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沒有實現互聯互通的短板;第二大短板是補世界經濟短板,尤其是實體經濟的短板;第三大短板是補全球化短板,打造包容性全球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