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科學考察,行險遠探前沿
http://www.CRNTT.com   2023-08-14 14:19:36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網評:科學考察,行險遠探前沿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管璇悅

  8月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陽光熱烈,直直打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員高鑫的臉上。茫茫沙海是高鑫的“老朋友”,也是他和科考隊員的“實驗室”。

  塔克拉瑪幹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氣候極端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潛在蒸發量卻高達兩三千毫米。但高鑫和來自不同科研單位的科考隊員們不僅進來了,還在沙漠腹地立起高高的鑽塔,用上探地雷達等先進設備,努力探究沙漠形成演化和風沙環境特徵,想要把漫漫黃沙背後的奧秘帶出去。

  7、8月份的新疆最是炎熱,科考隊員也最是忙碌。跟隨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一路西行,數千公里的行程中,我們見到了許多類似的野外科考點。在天山北坡,模擬耕地鹽漬化狀況,診斷土壤健康情況;在吐魯番盆地,采集處理水樣,計算評估地下水資源;在塔里木河流域,收集環境因子數據,探查生物種質資源……汗水和足跡串珠成線,為這片土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提起科學研究,人們或許會想到尖端課題、大國重器。但科學並不衹有無盡的前沿,還有無窮的遠方,科考就是重要一環。

  這是一場場硬核的科學探險,高至地球之巔、遙至星球之極、深至萬米深海。我國科考邊界日益拓展,極端的天氣、汹湧的波濤、莫測的環境、未知的事物,都是考驗和挑戰。逐冰川、踏荒漠、訪江河,大自然架設起寬廣的探索舞台,諸多謎團等待被破解;觀氣象、測水文、尋物種,科考人員帶著好奇和勇敢,通過實地勘探獲取新鮮全面的數據。

  不斷向前的科考腳步,也足以照見我國科技水平的長足進步。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綜合監測體系和大數據平台助力新疆科考;使用無人機、3D激光掃描設備對珠峰冰凍圈進行全面“體檢”;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讓“移動實驗室”駛入更廣闊的海域;利用機器學習、物聯網雲平台分析研究……越來越多的高新設備和技術手段活躍於科學考察之中,並且持續更新迭代,提供強勁的科技原動力。

  數百年前,徐霞客走遍大半個中國,成為世界上對地質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如今,我國科考工作者繼續前行,“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此次新疆之行,我們感佩於那些扎根邊疆數十年的“老科考”,更欣喜於見到科考隊伍中眾多青春的面龐。聊天時,這些90後、00後說起的不是苦和累,而是“感興趣”“有意思”“研究空間大”“以後還想做”。

  科學的道路或許會如同沙漠裡遍地的沙丘,起起伏伏,科考的經歷和印跡卻不會如大漠飛沙,風過無痕。在荒漠、河畔、田間,透過這些不同年紀的面孔,我們望得到代代接續、孜孜以求,盼得到行得更遠、探得更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