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一體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成長
http://www.CRNTT.com   2023-08-06 14:30:21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據光明網報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和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這些論述深刻闡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影響,理順了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內在聯繫,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聚焦發展使命,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是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貴在堅持系統思維。唯有從系統觀出發,方能深刻領悟把握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重大使命與重要意義。其中,教育優先發展為科技創新持續提供高水平人力資源供給,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夯實人才隊伍基礎;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需要優化學科布局與人才培養的支撐;人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的重要戰略資源,為教育優先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智力支撐。因此,需要從系統觀出發,充分理解認識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發展邏輯和內在規律,將三者的發展作為一個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協同推進。衹有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才能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錨定目標持續發力。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一直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圍繞支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圍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難、險、重”的現實問題,找准當前科技創新短板和人才發展缺口,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動態調整優化學科設置,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通過多元化前端培養,不斷加強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的儲備,有的放矢地培養和打造了一支能夠對接高技術產業、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近年來,通過持續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源源不斷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堅持體制機制的全面創新。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一是發展理念上,教育的理念架構應當始終同時代發展所需保持同頻共振,當前,各教育主體正將教育優先發展的著力點向全面提高自主培養質量轉變,將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任務向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轉變,著力打造一支能夠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具備開拓創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隊伍。二是制度保障上,為了打造全社會各類人才的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各個高校和科研院所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加強優良學風建設,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持續推進為科研人員減負、放權、賦能,為廣大科研人員“增機會”和“保時間”,建設有熱愛、有溫度、有價值、有夢想的科研生態,為青年人才成長提供廣闊的平台,做到鼓勵更多科研人員投身原創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社會環境上,各地不斷採取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強對人才適當的待遇和物質保障,做到“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確保人才能安身安心安業,心無旁騖投入科研之中,更在全社會範圍內持續推動形成尊重人才的風尚,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應人才之所需,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長此以往,必能讓廣大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全面激發人才的創新潛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貢獻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