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舉辦大運會,讓成都再一次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燈下,有了因體育而出圈的機會。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認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不僅有“辦賽、營城、興業、惠民”這樣的綜合效益,還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倍增器”的效果。
在熱門賽事的巨大流量和體育消費熱情的推動下,成都體育產業和企業發展迎來更多發展空間。體育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刺激就業增長,提升城市的整體經濟活力。
2020年,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為助力國家隊參加北京冬奧會集訓備戰,修建了目前全國最標準的旱雪訓練大跳台。由該旱雪場自主研發的“金針菇”旱雪毯已經出口10餘個國家。
大運興城,賽事興業。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578.6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突破2700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8.4%;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是10年前的約6.3倍。
在新征程的新起點上,成都提出新目標:到2025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增加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