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明晰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重點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3-08-04 08:11:53


要更有針對性地加快補上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同時從多個層面入手找准著力點,切實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和更寬領域推動產業全球布局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基本盤”。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晰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重點方向,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大循環,重要且必要。
  
  把握趨勢性變化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葉振宇文章介紹,中國製造業具有強大的規模優勢,產業體系完備,已經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製造能力,部分裝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產業“大集中、小分散、結網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中國製造業主要集中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少數幾個基礎好、配套完善、接近國際市場的地區,同時也廣泛分布在各級大中小城市,布局正在從沿海向內陸城市轉移擴散,並通過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的相互聯繫和跨區域互動,逐漸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及重要交通通道為依托的“組團延伸—帶狀擴展—網絡聯結”的格局。
  
  總體上看,中國現有基礎有利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與此同時,產業布局也呈現出一些值得重視的趨勢性變化。
  
  製造業出現國內國際“雙轉移”趨勢。受要素成本上升、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性製造業出現了自東向西轉移和由中心城市向外圍地區擴散的趨勢,鋼鐵、石化等行業大型生產基地沿海布局趨勢明顯。同時,製造業“走出去”的態勢也日益凸顯,推動中國製造業布局從國內向國際拓展,產業鏈配套日趨國際化、複雜化。
  
  產業集聚優勢日益顯著。傳統產業集群正轉向追求質量高、性價比高的發展階段,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和國內要素成本上升推動傳統產業集群通過嫁接新技術、開辟電商銷售渠道、瞄准差異化細分市場、探索個性化定制等途徑加快轉型升級。一些地方把先進製造業集群作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平台載體為牽引帶動一批關聯企業協同集聚。同時,產業園區作為製造業發展和區域產業協作的主要載體,也正在經歷業態更新、產城融合、集約發展的轉型升級過程。
  
  技術進步與現代交通方式改變傳統布局。隨著發達的高速鐵路網建成、縣縣通高速逐步推進以及數字技術大規模應用,中國產業布局範圍更大、伸縮性更強,以往不具備發展條件的地區也能夠獲得承接產業轉移的機會,步入快速工業化進程。同時,技術進步與現代交通方式變革的叠加效應正在改變製造業傳統布局模式和組織方式。數字技術與先進通信技術深度融合和迭代創新,廣泛應用到傳統製造業領域,增加了產業布局的靈活性、複雜性和集約性,正在孕育數字生產力布局新形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