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愛國主義教育與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23-07-31 17:28:24


 

  儘管部分香港居民對國民教育和國情教育在思想和感情上仍有一些疑慮和抗拒,但相比以前已經有明顯減少,而訴諸於“抗爭”行動的人則絕無僅有。與此同時,香港又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所以,當前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基本上具備。

  無論是對中央、香港特區政府乃至愛國愛港力量而言,相對於國民教育和國情教育,如何有效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更具挑戰性,特別是在如何達至“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有機統一”上。我認為,要穩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除了在國民教育和國情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生和社會各界對國家的發展方式、中央的大政方針、內地的情況、國家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和中央的“一國兩制”方針的認識外,有需要強化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和認同。

  長期以來,在反共反華勢力的挑唆和詆毀下,“中國共產黨”一詞被部分香港居民視為“政治敏感”詞語,“愛國”則往往被解釋為愛“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地理中國”或“民族中國”而非實際上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西方的“資本主義”和“自由民主”體制乃至香港的“資本主義”則經常被一些人吹捧為比“社會主義”優越。這些方面的錯誤認知都是妨礙“愛國主義教育”推行的重要因素。

  ·成功落實的四個衡量標準

  此外,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管治”在部分香港居民尤其在社會精英當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感”、“崇洋媚外”和“揚西抑中”扭曲心態,這種心態肯定妨礙愛國情懷的孕育,而“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旨正是要改變這種心態並顯著提升香港居民對國家和民族的信心和自豪感。

  對香港而言,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量度標準應該是香港居民是否認同、尊重和信任中國共產黨,他們是否以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為榮並願意承擔對國家的責任,他們是否同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最有利於中國發展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制度,以及他們是否明白到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所取得的發展成就絕對不能只“歸功”於英國“殖民管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