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石化: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給保障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7-27 12:28:15


 
  創新驅動,努力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旋轉上升、猶如絲帶飄舞,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火炬“飛揚”傳遞著生生不息的力量。它的外殼關鍵材料,來自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研發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實現了在高於800攝氏度的氫氣燃燒環境中正常使用,解決了火炬外殼在1000攝氏度高溫制備過程中的起泡、開裂等難題。

  上海石化副總經理黃翔宇介紹,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纖維材料,每根纖維直徑衹有頭髮絲直徑的1/7到1/8,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並且還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的特性,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能源裝備、交通運輸、體育休閑等領域。2022年10月,我國首套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國產生產線在上海石化投料開車。

  大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天津南港乙烯項目60英寸超大口徑裂解氣閥一次吊裝成功,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中科煉化項目應用國內自主研發的煉化生產裝備技術,國產化率超過95%……中國石化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聚焦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等領域,統籌推進前沿領域研究和產業化技術攻關,推進國家急需的高端材料、特種裝備等領域的研發,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增強科技人才隊伍實力。40年來,中國石化累計專利申請量突破10萬件、授權量突破6萬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7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85項、中國專利金獎22項,湧現出30名兩院院士,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中國石化計劃以年均增長10%的標準加大研發投入,持續鍛造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技術快速迭代能力,不斷聚集發展新動能、釋放發展新動力,全力打造創新型企業。

  綠色轉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捕捉”,通過管道輸送至勝利油田進行驅油封存。在齊魯石化,這一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預計15年累計注入1000餘萬噸二氧化碳、增油近300萬噸。

  “吞”進餐飲廢油,“吐”出生物航空煤油。在鎮海煉化,國內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已實現規模化生產。與傳統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少50%以上。

  能源高質量發展,既要安全高效,也要清潔低碳。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全產業鏈貫通、“西氫東送”管道建設啟動、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國內最大……近年來,中國石化統籌推動氫能、地熱、光伏、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展,形成了多能互補格局。同時,發揮全產業鏈優勢,促進化石能源潔淨化、潔淨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能源產品綠色化,助力供給端和消費端同步降碳。

  中國石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對接民生需求,努力提升品牌美譽度。連續多年堅持開展“中國石化光明號”健康快車、“情暖驛站”、“司機之家”、“愛心驛站”等公益項目,用真情溫暖社會;疫情發生之初,第一時間轉產增供防疫物資,12天火速建成熔噴布生產線;脫貧攻堅戰中,對口支援和定點幫扶的8個縣、750個村全部脫貧摘帽,“十四五”時期,計劃繼續投入不少於15億元的幫扶資金,助銷農產品不少於40億元,助力鄉村振興……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新征程上,中國石化將以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走向世界領先為使命和目標,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化新篇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