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內蒙古農民土地合作新模式見聞
http://www.CRNTT.com   2023-07-23 12:04:04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鵝鴨聲聲,雞犬相聞,羊羔在棚圈裡撒歡;閑暇時分,一些老年人在活動室裡喝茶、下棋、聊天。走進河套大地官牛犋南社,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畫卷躍然眼前。

  官牛犋南社,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的一個自然村,因幾百年前就有官家以畜力犁田而得名。如今,在新的土地合作模式下,大部分社員已不用下地勞動。

  ·土地集體種 分紅連年增

  “我們一年到頭連地裡都不用去,就能分紅。”74歲的村民劉二兵說,去年他家6口人土地分紅10.8萬元,“比自己耕種划算多了”。

  原來,2019年4月,地處河套平原東端南岸台地上的官牛犋南社在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引領下成立土地合作社,110戶農民全部自願以土地入股,全社3000多畝耕地進行合作化經營。大家選出6位社員負責種地,每人年工資2萬元。每年年初,合作社召開成員大會協商確定種植品種;然後,利用大型機械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統一銷售,實現生產流程、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秋季,作物成果由訂單龍頭企業統一收購。

  社員們告訴記者,此前自己種地投入大,效益提高難;多數人把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收入有限。現在,“新集體”農資統一按批發價購進、田間管理與銷售統一運作,層層降低成本。2019年當年,該社281人人均土地分紅11300元;此後,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種植結構,2020年人均土地分紅增加至12000元,2021年增至14700元,2022年增至18000元。

  同時,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或可打工,或可從事畜禽養殖及其他副業,整體收入水漲船高。2022年,官牛犋南社人均純收入由2021年的2.8萬元增加到3萬元,比全旗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5180元、比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766元。

  ·小田變大田 人人都有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