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http://www.CRNTT.com   2023-07-22 08:47:45


   
  二是協調性。高質量發展體現了地區間、部門間的協調,是“質”和“量”的協調統一。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直接表現。高質量既體現了發展的速度,沒有一定的速度就沒有高質量發展,更體現了發展的質的規定性。因此,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長期趨勢、遵循經濟規律,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被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三是可持續性。高質量發展必定是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做好經濟工作作出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今天,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特徵更加明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腳步穩健有力。
  
  理念決定方向,思想決定行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把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正確把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立場,深入把握質量與速度的辯證統一關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滿足人民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力量。高質量發展,就要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根本發展立場。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要深入把握質量與速度的辯證統一關係。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事物數量上的增減,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任何質量都和一定速度相聯繫,質量和速度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對立統一。在新發展階段,經濟持續運行的合理邏輯是把質量和速度協調起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在把質量放在優先位置的前提下,找到二者的“均衡點”,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係十分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要深入把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方法論,就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馮顔利(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