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法國:騷亂之後如何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3-07-10 10:06:11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體推動下,此次騷亂參與者的低齡化令人吃驚。據法國內政部稱,到7月2日,共逮捕約3200人,其中60%的人沒有任何前科。這些人平均年齡衹有17歲,其中甚至有部分12至13歲的孩子。這些青少年的政治傾向和立場尚在形成之中,不管其膚色種族如何,絕大多數都是生在法國、長在法國的法國人,在各類學校受過最基本的教育。即使有些人是移民的後代,也早都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更長久的移民後代,也就是說,他們早已融入法國文化,法國早已是他們的家。他們參與打砸搶燒的對象,很多也是自己的社群、鄰居甚至就是親友。

  如果過分強調移民、膚色、種族等標簽,反倒會掩蓋真正的問題。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過去數十年中,法國雖在改善住房和公共設施方面付出相當大的努力,但“貧困郊區”問題依然日益凸顯,這些社區的社會和文化多樣性不斷惡化。少數經濟境遇改善的人會很快選擇離開,然後由更加貧窮的新移民替代。在這樣的封閉環境中,貧困郊區與周圍社區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次參與打砸搶燒的許多青少年,在2005年那次暴亂發生的時候,可能還沒有出生。這些多來自貧困郊區,做事不計後果、處在衝動年紀的青少年,對未來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或者還沒有來得及樹立希望;對自己參與社會經濟生活、改善自身處境的努力,沒有一點信心;幾乎沒有或很少能夠參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分配。他們腦中空空、眼光迷茫,無視秩序、蔑視權威,認為隨機地參加一次打砸搶燒,其實與參與一場街頭狂歡毫無二致,運氣好的話還能搶到一部手機、一件珠寶,或者哪怕一雙時髦的鞋、一件能在同伴面前炫耀的運動衣。更重要的或許是可以發洩自己的不滿、不解和憤怒。

  因此,平息和應對此次騷亂的影響,法國政府除了要大力解決“執法力量中的種族主義問題”,提升“青少年教育中的家長責任”,恐怕更需要深刻審視其中的經濟原因。如何能讓這些年輕人們除了無所事事、混跡街頭之外,有足夠有意義的事情做?如何能讓他們對通過勞動改善自己的當下處境有信心、有興趣?如何能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此次騷亂無疑給疲軟的法國經濟帶來更多挑戰。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對媒體表示,騷亂給法蘭西島公共交通造成至少2000萬歐元的損失。法國企業運動聯盟主席若弗魯瓦·魯角·德貝齊厄在接受《巴黎人報》採訪時表示,法國企業在騷亂中遭受的損失可能超過10億歐元。

  馬克龍所說的並不錯,法國當務之急是恢復國家秩序。為此,法國政府將提出“緊急法”草案,加快騷亂後的重建工作,特別是修復被毀壞的建築物、街道設施和公共交通設施。他還承諾向受騷亂影響的城市提供財政援助,用於修復道路、市政設施和學校。

  但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忽視騷亂背後的社會經濟成因,任由貧困郊區“閉環式”運行,那麼即使是認真治理警察群體中的種族主義問題,類似的事件恐怕還有可能發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