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進中部地區高水平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3-07-06 08:43:57


 
  二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服務貿易發展的需求日益加大。近年來,中部地區利用成本、區位優勢,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並在培育以光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方面形成初步優勢。總體看,以裝備製造為重點的製造業發展仍面臨質量提升的重大任務。2021年,中部地區裝備製造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的32.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8個百分點;收入利潤率為5.8%,低於東部地區0.5個百分點。加快構建以裝備製造為重點的先進製造業體系,重在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估計到2025年,湖北、安徽、湖南等省份知識產權、計算機和通信服務等生產性服務貿易的比重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40%以上。

  作為中國糧食生產基地,服務於中國糧食安全,中部地區仍需要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融合水平。例如,2021年河南、安徽糧食總產量分別位居中國第二、第四,但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60%-70%左右,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河南蔬菜產量占全國的9.8%,位居全國第二,但70%以上果蔬未進行預冷就進入流通環節,損失率在25%-30%左右。強化糧食生產基地地位,需要以研發、物流、保鮮、冷凍等農業生產性服務貿易帶動農業生產效率的明顯提升。

  三是依托數字經濟發展優勢促進服務貿易轉型發展。近年來,數字經濟已成為拉動中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2021年,中部六省中,除山西外其他省份數字經濟規模均超過1萬億元;其中,湖北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2.1萬億元,同比增長20%,居中部第一,占GDP比重達42%,對GDP增長貢獻率為61.25% 。目前的突出挑戰是,如何將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有效轉化為數字貿易優勢。按照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口徑測算,2020年湖北省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額為20.99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為43.1%。這個數字,低於中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到2025年,中部地區數字服務貿易占比要爭取提升至50%以上。這就需要在推進傳統貿易數字化轉型、促進優勢數字服務出口、探索數字貿易規則標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是抓住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機遇,形成中部地區高水平開放的新動力。今年6月2日,RCEP進入15個成員全面實施新階段。作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以共享發展為突出特點,並且正在釋放出重要的紅利。一方面,對於中部地區來說,其以製造業為重點的產業結構與東盟等區域具有相當高的互補性,合作空間大。例如,2022年全年,河南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總額為2552.2億元,同比增長15.9%,占河南外貿總額比重提升至29.9% 。另一方面,中部地區用好RCEP的空間還相當大。比如,根據現有公開數據初步測算,中部地區RCEP規則利用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2022年安徽出口企業RCEP規則利用率為3.35%,河南2023年一季度出口企業RCEP規則利用率為9.91%,江西為5.40%,湖北為1.13% 。相比之下,韓國對日本出口企業RCEP規則利用率(2023年一季度)達到50.6%。如果中部地區RCEP規則利用率能得到顯著提升,將給中部地區高水平開放帶來重要動力。為此,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區自貿試驗區的作用,探索自貿試驗區政策與RCEP政策的叠加,形成叠加效應。

  以制度型開放推進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

  文章表示,首先,制度型開放是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的基本需求。與貨物貿易依賴於“邊境上”開放不同,服務貿易開放直接依賴於“邊境內”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與國際銜接,依賴於以公平競爭為重點的市場環境建設與制度創新。例如,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不僅要求對境外服務提供者的待遇不得低於境內服務提供者,而且要求對其他成員經濟體相關人才的學歷、經歷和職業資格予以承認。推進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進程,不僅涉及服務業市場開放,更涉及相關資格、標準互認及配套的資金支付與市場環境建設等。

  其次,強化服務貿易自由便利的制度安排。一是加快推進RCEP中製造業研發、管理咨詢、養老服務、專業設計等服務開放承諾盡快落地,並提前落實包括專業服務、計算機服務等中國在RCEP中的未來開放承諾;二是重點開展面向RCEP及中亞區域的裝備製造、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項下的服務出口,帶動標準、技術、研發等“走出去”;三是主動擴大研發設計、工業設計、咨詢、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制定面向發達國家製造業技術人員“資格單向認可”制度;四是在知識產權、電子信息、物流運輸等領域採用國際標準,支持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檢測機構加強與RCEP成員國交流合作,共同開展國際標準研製。
再次,以差異化服務貿易開放探索實現中部地區自貿試驗區的戰略性提升。在盡快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基礎上,依托中部四個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基礎和開放任務,積極開展服務貿易開放的差異化探索,在引領中部地區服務貿易開放進程的同時,為中國自貿試驗區戰略性提升提供實踐案例。例如,推動湖北自貿試驗區(特別是武漢片區)對標CPTPP積極開展發展技術轉讓、許可證貿易、技術咨詢及服務、成套設備引進等技術貿易開放的壓力測試;推動湖南自貿試驗區在進一步擴大教育、工程咨詢、會展、商務服務等領域的市場開放,率先落實RCEP相關鼓勵性義務;推動安徽自貿試驗區在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等領域的服務貿易開放,並對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開展跨境數據流動等領域的壓力測試等。

  最後,以制度型開放帶動中部地區以創新為重點的制度性變革。2020年,中部地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占比13%,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占比17.6%,本科院校占比25%;2022年,湖北光電器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武漢光穀的光纖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依托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基礎,中部地區有條件成為中國科技創新與應用創新的示範基地。這需要在補齊研發投入短板的基礎上,以制度型開放統籌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