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共同富裕彰顯中國式現代化價值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3-07-03 18:03:51


 

  以人民為中心對以資本為中心的超越。西方式現代化是隨著工業資本的興起及其在全球擴張而出現的。工業資本把人們從基於血緣關係或人身依附關係的“人的依賴性”中解放出來,引發了工業革命,使“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與此同時,資本“像狼一般地貪求剩餘勞動”,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的交往規則。在資本邏輯全面統治下,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全部要素、所有領域都被物化了,物質財富的擴張凌駕於人的全面發展之上。經過革命鬥爭和艱苦奮鬥,新中國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在制度源頭上根除了資本野蠻擴張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依法規範和有效引導了資本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決定了“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唯一選擇和必然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是使全體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推進現代化的所有政策措施,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對社會兩極分化的超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發達國家工業化搞了幾百年,但由於社會制度原因,到現在共同富裕問題仍未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資本主義國家及整個社會運行機制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資本的統治與資本家的利益。180多年來,資本主義國家使有產者更富有、無產者更貧窮的本質並沒有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促使資本家從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中拿出極少一部分用作社會福利,但即便是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的北歐資本主義國家,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並存的當今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礎之上,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所有制和財富分配制度的根本否定。這是當今中國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前提”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調動資本的積極因素,同時明確節制資本,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鮮明強調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不僅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而且從根本上維護和實現了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使推進共同富裕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精神充實對物質主義膨脹的超越。西方式現代化是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成早期,資本家就毫不掩飾自己對物質的追求、對金錢的貪婪。這種物質主義是資本主義內生性的文化形態,資本家的奢侈,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其個人私欲,而且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富水平,從而在資本積累的鏈條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物質生產的現代化,也是精神生產的現代化;我們所追求的共同富裕,不僅是物質富足,而且是精神富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界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的發展階段更加注重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滿足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要。充實人們精神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個鮮明標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