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這一點,就不難明白,從五一到端午,短短兩個月,壺口瀑布、青海湖、梅里雪山、金沙江大拐彎等景區,都“突然”意識到“遊客安全”“保護生態”“反哺村民”的重要性,陸續建起圍擋,阻擋遊客觀賞景區風景。雖然各有各的理由,且無不冠冕堂皇,但公眾的眼睛從來都是雪亮的,抖這種機靈,只能激起人們的質疑和反感。
旅遊業本質上是服務業,其底層的邏輯是以顧客為中心,通過有溫度的服務,給顧客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和超預期的服務體驗,從而贏得好評、積累口碑、建立品牌,吸引更多遊客。一個景區,如果算計到遊客身上,毫不考慮遊客的感受,那麼無異於殺雞取卵。這種“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財之道格局太小,也注定走不長遠。
從旅遊業發展的普遍規律來看,越是旅遊繁榮的地方,越不惦記遊客那點門票錢,而往往是通過努力提高遊客的旅遊體驗,通過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深度開發,吸引遊客在當地消費。相反,如果只想著“圍牆擋景”,逼遊客買票,那恐怕難逃最終被遊客拋棄的命運。
回到黃河壺口瀑布,當地經過兩個月的思量,最終還是將圍擋拆除,這固然難免引來耗資費力之譏,但好歹順應了民意,顯示出當地亡羊補牢的誠意。壺口瀑布已經作了個表率,那些還在“高牆鎖景”的地方,能不能也認真考慮下老百姓的呼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