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美國“毒”病難有盡頭
http://www.CRNTT.com   2023-07-03 16:33:13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的毒品政策並非像現在一樣“躺平”和“擺爛”。

  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美國的“頭號公敵”是毒品濫用。

  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大張旗鼓發起“禁毒戰爭”,但此後,尼克松禁毒的真實動機不斷遭到質疑。

  曾任尼克松高級政策顧問的約翰·埃利希曼曾在1994年表示,尼克松政府當時優先考慮如何利用毒品問題為自己獲取政治利益。

  禁毒戰爭打響的社會背景是,美國深陷越戰泥潭,以嬉皮士為代表的一代美國年輕人登上舞台,吸食毒品成了反戰、反政府的標誌,以黑人平權為核心的民權運動相伴爆發。尼克松政府認為,如果把左翼的“嬉皮士”與大麻聯繫起來,把非洲裔與海洛因聯繫起來,就可以打擊這兩類群體,並吸引白人保守派選民。

  “禁毒戰爭”開始後,美國的監獄人口結構也隨之發生重大改變。雖然制毒和販毒人群大比例是白人,但大批黑人卻因攜帶毒品的非暴力犯罪被捕入獄。直到2015年“禁毒戰爭”正式結束,非洲裔人口的入獄比率相比白人增長了近5倍,黑人人口雖然只占美國總人口的約5%,但卻占據了監獄人口的25%。

  哈佛大學法學教授斯摩爾:好萊塢慶祝可卡因的使用,人們在脖子上掛著小銀勺子(吸毒工具)走來走去,沒有人認為這有什麼問題。與此同時,警察卻忙著深入黑人社區,為少量的可卡因掃蕩黑人,把他們關起來。不同社會經濟層次的社區都有毒品問題,而且嚴重程度基本相同。因此更多黑人和棕色人種涉毒入獄,本質上與毒品沒有關係,完全源於(歧視性)毒品執法。

  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統計,美國聯邦政府在禁毒戰爭中花費超過1萬億美元來遏制毒品傳播,實際上,這些聯邦撥款大都被用於美國執法隊伍的軍事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