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工業互聯網帶來生產新景象
http://www.CRNTT.com   2023-06-28 14:52:06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車間裡,機器人精準生產著零部件;馬路上,自動駕駛汽車不斷判斷路面車況,並積累場景數據;工業“雲”上,產業鏈內企業能彼此“看見”,還能交易閑置的產能和設備……

  數字技術推動國民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深刻變革,製造業發展也呈現出新的轉型升級趨勢。記者最近採訪一些製造業企業發現,工業互聯網正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工業生產帶來新景象。

  “鋼鐵巨象”柔性製造

  走進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記者立刻被廠區數十台幾十米高的機器吸引。“這是我們工廠生產的旋挖鑽機,俗稱打樁機,一台就有近100噸,最大鑽孔深度達百餘米。”該廠工藝技術所所長尹言虎說,旋挖鑽機主要用於大型基建工程的樁基開孔,樁基深度往往決定了建築高度。

  這樣的“鋼鐵巨象”是咋製造出來的?記者走進一個製造車間,只見三四層樓高的車間內,生產線上各式機器人整齊排列,正在忙碌工作。在焊接線上,幾台配備自動焊槍的機器人,正在焊接一根20多米長的鑽杆:藍色弧光追逐著紅外線靶點和軌跡,夾雜著脈衝般“吱吱”作響的焊接聲……記者仔細尋找,終於在眾多機器人間發現幾名工人。與人們印象中揮汗如雨的形象不同,工人們現在更像是在“照看”機器人,督促其認真工作。

  “工廠裡以前的工作場景以手工為主,像擺地攤,生產一台旋挖鑽機要一個月左右。以前有1000多名工人,年產值30多億元。2019年,工廠開始進行數字化改造。現在生產一台旋挖鑽機只要七八天,年產值增到70多億元,幾百名工人轉型成了既會幹活又會編程的多能工、工程師。”工作了12年的尹言虎,親眼見證了數字化給工廠帶來的變化。

  實現數字化改造升級的關鍵,是依托工業互聯網平台樹根互聯的“根雲平台”打造的數字系統。“工廠的控制中心系統,相當於智能製造的‘大腦’。”尹言虎介紹,生產一台旋挖鑽機的流程包括鋼板下料、焊接、機加、噴漆、裝配等,通過控制中心系統,訂單可快速分解到每條柔性生產線、每個工作島、每台設備、每個工人,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據驅動。比如,焊接、搬運、裝配等都由機器人機高效完成。在後台,“根雲平台”不停分析3.6萬多個數據采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為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機型、甚至每一把刀具等匹配最優參數,優化工藝流程。2021年,該工廠成功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燈塔工廠”名單。

  在其他製造領域,工業互聯網也在深入運用。例如,在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使用公司產品的國產機器人成為核心勞動力,機器人製造機器人成為現實。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依靠工業互聯網平台,精準溯源高耗能和閑置設備,有效節省了成本。

  推動企業上網“衝浪”

  把工業企業眾多生產線、設備、工人連接起來,依靠數據驅動,需要功能強大的工業互聯網。近日舉辦的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2萬億元,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240家,服務企業超過26萬家。

  樹根互聯是其中一個工業互聯網平台。最近,該公司發布根雲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的三大場景版本,覆蓋“智能工廠”“數字企業”“智慧鏈群”。這個操作系統是樹根互聯打造的“根雲平台”的核心。經過7年的應用驗證,操作系統能對工業設備進行虛擬化、在線化,為企業APP提供開發和運行的環境,目前向近千家工業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

  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賀東東認為,傳統工業信息化系統的數據是分層的,數據傳遞方式是金字塔式逐層而上。而通過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構建的數字化工廠裡,業務數據交互更頻繁、傳輸效率更高,工業APP構建成本更低。

  正是因為看到工業互聯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便利,很多工業企業開始願意上網“衝浪”。在工業互聯網“老虎雲”上,上網的工業企業不僅可以相互授權查看彼此的數據,還可開展採購、銷售、培訓、維保等業務。這個工業企業的社交網絡,每年互動交易額已達數百億元。在徐工漢“雲”平台,連接的40餘萬台設備數據通過基於北斗系統自主研發的儀器采集,目前已有80多個行業的數萬家企業接入。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曉輝認為,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正步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製造業的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工業互聯網是重要路徑、手段和基礎設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