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升兩地醫療水平 議員倡交流恒常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6-27 13:23:41


去年香港疫情高峰期間,近四百名內地醫護援港,助新冠病人獲得適切治療。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在本港第五波疫情期間,391名內地醫護援港,令本港在短時間內提升新冠治療中心的收治容量,并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西醫藥應用、複康治療等多方面交流經驗,為深化兩地醫療合作打下穩固基礎。有立法會議員認同,“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有助深化香港與廣東省醫療人才專業交流,提升兩地的水平,認為大灣區間應設立恒常交流機制。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出,本港設有有限度注册醫生制度,并在2018年放寬注册及續期安排,對吸引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有一定吸引力,但其後因黑暴、疫情等影響,制度未能發揮作用,但她認為疫後社會複常是一個不錯契機,醫管局應善用相關渠道吸納更多非本地培訓醫護到公營醫院服務。她又認為,有關安排無需設立名額上限。

  “不要香港不够人的時候,才找他們來”。陳凱欣又建議大灣區間應設立恒常交流機制,例如醫科學生實習期間,可分別前往內地、香港等地進行實習,她相信安排有助醫護更了解兩地醫院工作環境,同時擴寬醫學知識。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認同大灣區交流計劃,有助加深兩地科研、臨床醫學上的交流,“大家一起去交流是好的,可提升兩地的水平”。他亦認為,醫管局應善用有限度注册醫生制度聘請更多海外及內地醫生來港工作,滿足人手需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