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執意排污入海 既損人也不利己
http://www.CRNTT.com   2023-06-23 17:06:53


 

  其一,東電公司難以確保ALPS設備的有效性。2018年,《朝日新聞》曾報道,處理後的核污水中銫等放射性核素超標,而這竟是因為東電公司為節約ALPS的運行費用,降低了濾網的更換頻率。日本政府及東電至今仍未對外公布ALPS處理後的核污水的具體成分,且無第三方機構對經過處理的核污水是否安全進行監測和驗證。

  其二,東電公司歷史上曾多次捏造數據與瞞報事實。東電是日本十大電力公司之一,成立於1951年5月1日。該公司在歷史上曾出現多次瞞報甚至篡改相關核數據的事例。例如,2021年5月中旬,福島核電站發生儲存核污水的儲存罐洩漏事件,導致大量放射性污染水已經漏入大海。但東電公司一開始隱瞞不報,直至被媒體曝光後才被迫承認。在頻發曝出隱瞞虛報醜聞的情況下,東電公司負責制造的ALPS設備是否可靠有效、提供的試驗數據是否完整真實,國際社會對此依舊存疑。

  環境危害不可小覷

  對於福島核污水的處理,排海并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此前,日本政府曾提出“排污入海”“氫氣釋放”“地層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釋放”等諸多方案。然而,日本政府在只考慮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執拗選擇了必將對海洋生態帶來危害的“排污入海”方案。

  其一,排污入海危害海洋生態環境。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儲存罐內存儲了130多萬噸的核污水,預計排海時間將持續30年之久。科學界已研究表明,核污水進入海洋後,放射性核素將參與複雜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在水平方向上,核污水中的放射性核素進入生物體內後會隨生物主動遷移;在垂直方向上,放射性核素進入海洋食物網後,將迅速進入深層海洋和海洋沉積物中,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持久影響。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受洋流影響,自核污水入海之日起計算,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就可擴散到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全球海洋都將受到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