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6-09 08:24:23


 
  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

  文章強調,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中國經歷了40多年的快速發展,但從沒有發生過危機,這是世所罕見的奇跡。其原因並不在於中國發展模式沒有積累風險,而在於中國政府一直居安思危,將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作為發展的底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領域仍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因此,要把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動態平衡,管好貨幣閘門,維護幣值穩定,防止宏觀杠杆率的持續快速攀升;加強重點風險監測,不斷完善應對預案,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序處置地方債、房地產、中小銀行等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地緣政治緊張與金融碎片化帶來的外部風險衝擊,著力維護金融穩定。

  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近期一些國際事件進一步凸顯了增強金融體系韌性、維護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一是以金融高質量發展促進金融安全。通過金融體系結構的優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尤其是充分發揮金融在優化配置風險方面的功能,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提升金融國際競爭力,增強金融體系韌性,以金融發展促金融安全。二是補齊金融基礎設施短板。重點是完善支付清算體系,面對潛在的金融制裁風險,以人民幣國際化與數字貨幣為抓手,加快推進支付結算手段的多元化。三是把握好金融依存性增強與金融自主化發展之間的張力。由於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金融的網絡化特徵使得各國金融之間的關聯性和相互依賴性不斷增強,後發國家被中心國家主導(甚至被脫鈎、被制裁)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嚴重損害了後發國家的金融安全,大大干擾了後發國家金融發展的自主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需要在技術和標準方面贏得主動,提升網絡數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一方面瞄准硬核技術,在芯片、操作系統等“卡脖子”技術上下功夫,“練好內功”;另一方面瞄准規則和標準,積極參與全球金融與數字治理,圍繞全球金融安全網、跨境金融監管、跨境數據流動、市場准入、反壟斷、數字貨幣、數據隱私保護等重大問題探索建立治理規則,提升中國在金融與數字治理領域的話語權。

  堅持黨的領導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

  文章認為,金融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金融治理,既充分體現出金融發展的政治性,也是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和優勢所在。

  首先,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對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決策機制尤為重要,這一方面有利於凝聚黨內共識,提升經濟金融政策的執行效率;另一方面可發揮黨的領導在解決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分歧的優勢,將不同部門、不同層級整合到同一目標下,避免政策效果抵觸或留有空白。

  其次,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具有維護國家信用,統領金融與財政,發揮二者協調配合作用的天然制度優勢。一方面,中國開發性金融在全球範圍內的異軍突起,既是創造性地運用國家信用的實踐成果,也是兼具財政與金融雙重功能、運行於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金融創新;另一方面,面對所謂的“金融風險財政化”“財政風險金融化”,加強黨的領導可在制度層面壓實各方責任,“誰家的孩子誰來抱”,統籌應對財政金融風險的互溢。與此同時,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也有利於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在逆周期調節、穩定經濟大盤中發揮1+1>2的作用。

  最後,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促進金融治理現代化。重點是將黨的領導嵌入國家治理機制,協調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係,包括減少政府干預,發揮市場在風險定價和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超越“發展型政府”、構建“創新型政府”,更好發揮政府在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規範金融發展方面的作用;注重發揮社會力量,著力加強對資本、平台經濟、金融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社會監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